知道出版業內幕的人大概都知道,所有作者都是騙子,所有出版者都是黑心商人,從寫作、出版到營銷每個環節都會顛覆外界人士的認知。
娛樂圈比出版界還要黑暗幾百倍都不止,根本就不是一個量級。
“超級巨星?不不不,我不這么認為,我只想安安心心寫書。”
張楚現在有點擔心了,對方會不會將自己從幕后提拉到臺前來,那就有違初衷。
伊曼紐爾舉了個簡單的例子:“其實我一直認為,作家跟演員一樣,都是依靠作品來說話的,他們需要保持一個適度的神秘感。就像一些巨星級別的演員,除了能在電影院看到他們的作品之外,其余最多是有一些花邊消息。”
“沒錯,我也是這么想的。小說必須為讀者提供神秘感與新發現。”
在資訊高度發達的現代,作家留給讀者們的神秘感并不強,甚至連一絲想象空間都沒有。
不少人原本對一些作家的印象還可以,但看了他們的微.博跟報道之后就覺得沒意思了,甚至沒有興趣再看他們的書和文章。
在張楚看來,作家跟讀者最直接的交流方式就是作品,讀者可以從作品里面讀到作家的想法,如果得到了讀者們一定程度的認同就會留意這作家其余的文章跟書籍。
演員也一樣,乍一看他們通過各種綜藝、真人秀能獲得大量人氣,能迅速變紅、增加曝光率等等。
但這些綜藝跟真人秀會直接跟演員捆綁在一起,以后他們要是演電影電視劇的話,會讓觀眾覺得無比別扭,非常串戲!
“我并不打算讓你違背心思,長期暴露在鎂光燈下面。我希望你就是作家界的丹尼爾-戴-劉易斯,除了作品以外,外界對你的個人生活所知無幾,哪怕被采訪十遍百遍,你依然可以保持千面,并且讓媒體跟讀者們都對你充滿好奇和未知。”
這番話說到了張楚的心坎里,他現在已經幾乎已經不在微.博上面分享生活,而是單純將它作為一個寫作、展示的舞臺。
為什么有很多作家拿到諾貝爾文學獎之后就再也寫不出好作品了呢?
難道他們一個個都變懶了?
還是說愛護光環跟名聲,不愿意輕易寫作?
其實這些原因都有,獲獎之后這些作家名氣發生驟變,社會活動多得離譜,個人用在寫作上面的時間越來越少。
甚至下筆也變得越來越謹慎,膽子沒有以前那么大了,總擔心新作發出去之后會收獲差評跟失望。
一邊葉淑梅跟周康聽完翻譯之后同樣頻頻點頭,哪怕是湯姆-克魯斯這種演員除了宣傳電影的時候上幾個節目外,平時連街拍都看不到。
而像章子怡這樣以前登上所謂的神探,可是卻頻繁參與綜藝跟真人秀之后弄得大眾對她的觀感跟評價都下降了好幾個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