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覺醒來,再上線時,墨斗面前彈了數條提示。
首先是最無關緊要的,足厥陰肝經沖脈成功,20藍4攻到手;
稍微有點用處的,“天氣預報”。
說,今天現實節氣是霜降,游戲同步,再過15天、也就是下下周日就是立冬,讓玩家做好準備。
這個對話框右下角有個問號,墨斗順手點開看了一下,馬上要入冬了,寒冷對應的地形懲罰會逐漸提高,炎熱懲罰影響則是逐漸衰減。
但后面有個括號,“特種地形”除外。
本來光看前面那幾句,墨斗還覺得涂山那巖漿海可以進了,一看那括號,整個人都呵呵了。
好處沒看著,壞處倒是有,作物。
不耐寒的作物生長速度會逐漸開始降低,到三九天時候懲罰最高到30%,乘法疊加;
然而耐寒作物卻不會有提升。
南野是楚國境內,出的作物大多數都是不耐寒的,換言之都有懲罰,規模很大,到時候得接任務防寒,梓工署那邊也會直接開放加熱型道具,可以用國貢去買。
給了解決方法就行,這個墨斗倒是不擔心。
只是到時候作物成本上去了,要不要漲價啊?
反正現在還沒開,到時候再說吧。
比較有意義的提示,就是周末活動和霜降的節氣活動了。
周活好說,無非就是多派幾個經驗比較高的任務,然后弄幾個活動稱號——比如墨斗今天下午就要去做的那什么“數算大師”。
畢竟一個禮拜就這么一回,錯過了得等下回,有了還是得去做。
但霜降活動就是個長期任務了,主要有三個,旗纛大祭、賞菊大會、篝火晚會。
一個一個看,旗是指牙棋,也就是軍隊帥旗;纛是指浦頭,戰馬頭上的一種裝飾,秋天屬金,主肅降、收斂、清掃之像;
霜又是殺伐的象征,正好順應了秋天的嚴峻與肅殺,而且正好是在10月中下旬,秋收已過,自漢代起都會在霜降前后操練戰陣、進行圍獵,操演比試射技,用最好的精神面貌應付嚴寒。
這名字一看就知道是pvp活動;
剩下兩個就交東西了,賞菊算是中期活動,到下周四也就是立冬前三天截止,這段時間里所有怪物都有概率掉菊花種子,讓玩家去種花,最后按培育出的菊花品質高低排名,不管是誰,只要參與了,都能得經驗。
前百會有額外獎勵,耗材、裝備、生活道具、稱號,什么都有。
排頭名的,可以穩拿一件澄裝,二三名穩拿黃、能不能混到橙色看臉。
那個篝火晚會就是每天都有,以幫會為單位……加餐,根據菜色不同給不同類型的長期buff。
要入冬了,馬上就是最嚴峻的時刻,當然要進補!把身子養好了才能更好得應對寒冬。
其實都是借口,民以食為天,在國人眼里,其他一切都是小事,好吃的才是大事,大小節慶,不管一開始是為了紀念什么,幾千年沉淀下來最后都成了吃東西節,粽子、月餅就不說了,正月十五本來是叫“上元節”,過著過著就大家就直接按食物來叫成元宵節了。
在國人眼里,吃是最大的事,誰不讓大家吃好東西大家就不會讓誰好過,所以不管是0局還是總部,對那些個腦殘di特組織的某些行為純粹就看個笑話,不讓老百姓吃gou肉這種破壞行動能成功?
歸根結底,我國飲食文化博大精深,不像外國人,本來歷史就段,吃東西還吃那么寒磣,就知道煎和炸,要不然就是亂燉,做出來的食物難吃到爆不說,還一點賣相都沒有,能吃出個毛線的文化?
外國人他壓根就理解不了好吃的東西對國人究竟意味著什么,還以為就跟他們一樣單純就為了填報了肚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