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微少一點就好了,10個名額嘛,如果只有兩三個的話那墨斗肯定就穩進決賽了。
如果是那樣,預賽的時候可以稍微奔放一點,噼里啪啦趕緊算完、驗算什么的都不用管,最快速度把題數堆上去,然后就可以養精蓄銳備戰決賽了。
現在這個樣子……盡量還是穩妥一些,速度按照平均值來,主要追求正確率,不要算太累,能留一分精力決賽贏面就能更大一分。
最好是做到第7名左右,落到太后面了到時候碰上和他同樣想法的高手,互相撞車玩脫了怎么辦?
除了這個計劃,另外還有一個——答題傾向。
聽周圍人閑聊,大多數人,貌似都是做“賬房”移星進的正賽。
如此看來……加減乘除應該是基本盤,其他那些,其實就是個加分項。
理論上來說,想要沖分、做這個。
領先了之后,能不碰就別碰,因為肯定相當繁瑣,很容易出錯,畢竟算久了之后腦子肯定也會打岔。
思量了一番,3點半的時候,比賽正式開始。
但報名通道還沒有關,可以進人。
看著提示墨斗就知道,這題目估計很難。
要不然后面人沒法追啊。
坐下先領家伙,紙和算盤都好說,那筆……還真是圓珠筆。
這個墨斗是真想順一個回去,筆珠沒法研究,但油墨材質可是相當有價值的。
就看了那么兩眼,身旁已經傳來了清脆的算盤聲。
墨斗連忙收下歪心,翻開了題目……瞬間樂開了花。
確實不容易。
越不容易他越高興。
就面前這些個題目,說是高中數學題,喊個高考狀元還真不一定搞得定,特別是幾何題,輔助線歪到一般人根本想不到。
數學的東西就是這樣,所有的東西都是從1+1=2出發推導出來的,從這么基礎的東西一路推導到能夠闡述宇宙運行邏輯的復雜程度,期間要走過多少的路、跨越多少座山?
不管是多精英的學校,只要老師樂意,出一套全校所有人都及不了格的卷子、分分鐘的事。
其實不光是數學,世上任何東西都是這樣,看著越是簡單的東西、難度上限就越高。
最典型、和數學最像的就是圍棋,這東西簡單嗎?
太簡單了,就一條規則,圍死了就拿掉,其他什么都不管,看誰最后剩的子多。
難嗎?誰下誰自己知道。
放到游戲行業,什么游戲看著最輕松最休閑?俄luo斯方塊,夠休閑了吧,40行世界紀錄19.68秒。
這什么概念?
反正讓墨斗去玩,標準150行試多少遍都做不到4分半以內,速度等級也突破不到20。
還有個紅帽子頂磚塊,簡單嗎?太簡單了,誰不會啊?
通關視頻砸臉上,來,照這個學。
別說學了,一般人看都能看瘋!有的是技巧和操作,自由度和難度上限高得讓人難以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