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運那么點兒殘頁,價錢也不可能開太高。
飛劍只能帶20%負重,一般倉庫號純力體加點,兩折下來大概20多負重應該是可以做到的,這艘船滿載也就1萬,500趟。
南野和建安隔得也不算很遠,墨斗去官府看過,飛劍費單程是3兩半,1750兩。
想都不要去想。
殘頁、拓本能有多重?這都“上個文明”世代的東西,紙質,想裝滿1萬負重?
雖然說可以分下去讓手下洗,但南野這邊市場上一天能出多少份?
出了又有沒有人賣?
說實在的,墨斗倒真想知道南野究竟是哪些個勢力如此“通敵”一口氣賣這么多戰略物資到其他諸侯國。
讓橋苯細一問,他們要租這艘船,不光是南野,楚越兩國臨長江的12個城得跑一整輪。
這質量要求可就更高了。
想打造出一艘能抗住長江水波濤這么多天的大船……真要是跑一趟1750,墨斗感覺還行;
但他手上沒有那么多人去做啊,真要弄的話到時候肯定是要外包的,讓其他人去做……
人多口雜,到時候傳出來說過涂山那商行背后是個“外人”當老板,天知道會不會被抵制。
而且要弄個外包,到時候這艘船該怎么做、他么不也知道了嗎?
大家都會做、而且都能做好,屆時天下會找誰來運貨,這就由不得墨斗了。
花那么多心思和時間,投入那么大成本,結果為他人做了嫁衣?
墨斗可沒有那么廣闊的胸襟,而且這跟墨子老爺子“尚賢”的理念不合。
到時候有了他這前車之鑒,還有誰愿意花時間去倒騰?
科技進步,歸根結底在于人性的貪婪和自私,沒有利潤、談何動力?
有一種方式例外,就是舉x體制,參與者被攤派到相關任務,所有成本和風險由集體承擔,成功的果實與任何單一個體無關,一切都看水到渠成、順其自然,有前人的累計,時候到了、該成功的時候自然會成功,無非是看誰撞到了這個點,運氣好的可以收獲一個“名”、但收獲不了“利”。
談不上科不科學,和完全交給市場來做決定純粹是殊途同歸,效率更低一些但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容錯率很高。
剩下的就是選擇了,要速度還是要穩定?
實際上,世間萬事萬物都是一個選擇的過程,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對錯”二字只可能存在于童話故事中,現實中需要面對的是天平,要么權衡兩利孰重、要么掂量兩害誰輕。
當然,這也只是說說罷了,實際上,擺到天平兩端的東西,大部分都沒法量化,充其量就是用概率和數學期望“大概”推算一下可能是這一邊比較好吧。
墨斗現在就在掂量……
真要做的話,可是可以,方法比較單一……模型化,化整為零。
所有組件拆分,而且是要做“不必要”的拆分,分散交到無數個工作室手上,每個工作室只做一小部分的組件碎片、而且是看起來完全沒法聯系到一起的碎片,最后統一拼接起來構建出一艘“大船”。
這么弄,質量沒法保證,工作室不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相互間也談不上交流,只是機械得照著圖紙去做,天知道拼出來是什么效果。
換言之,到時候需要多做幾個,用數量補質量,弄七八套組件墨斗就不信一個好的都做不出來。
這成本就很高了,未必能找到那么多木頭。
凌天手上有,但在這個檔口光明正大去寄售行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