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陣強攻后,煙雨這邊勉強破開了四五個口子。
當然,他們自己也是損失慘重。
這種事情也是一環扣一環的,劍指法師火力支援下降、煙雨重甲是可以前壓,相對應的,奶媽也是得往前跟的。
法師能管重甲、管不住奶媽,相對應的,弓箭手管不了重甲但吃奶媽吃得卻是死死的。
因為他們沒有輸出間隙,傷害都是一片連一片、奶媽沒有足夠的時間給自己抬血;
不像法師,單次爆發是高,但一個技能放完之后要等一兩秒才會能讀完下一次條,這段時間,奶媽是可以做應對的;
物理系輸出的話,任何一個網游,都是5分技能、5分普攻,技能有間隔、但普攻沒有。
當然,聯賽有擋箭設定,只要重甲不慫、奶媽一般不會被普攻威脅到。
這個就要求配合了。
要比配合,煙雨就明顯沒有劍指那么好。
一波對撞下來,煙雨用20+奶媽換掉了劍指10+重甲,光看戰損其實煙雨虧,但整體局勢還是賺回了一點——重甲卡住點位了。
如此一來,劍指的臨敵陣線就被割裂成了數十塊,相互無法銜接,小范圍內完全可以“側面突破”。
但依然很難,起碼墨斗這一塊確實難。
光靠這么幾十秒的狂攻,想突破降龍還確實有點難度。
鍵鼠模式、不會被探出罩門所在、但同樣的也沒法探對面罩門,人家好歹也是雙方上前的近戰職業,掌法自帶格檔、腿法又有強控,他手法那么好,想自保有個什么難度?
墨斗反正卡住了點位就直接停了下來,靜待琵琶下一波交代。
這一回,等了有四五分鐘。
之所以這么長,是以為——琵琶的傳令,是口耳相傳一個點一個點拍過來的。
其實是很簡單的指令,穩扎穩打“擴大口子”,相鄰的每兩個點為1組,集體往內側打,反映到每兩組上則是對應外擴、放出一個口子交給無極控場,這一段上劍指的重甲如果要沖、那就劍訣+誅神招呼,如果不沖、不管是往哪邊支援,這一側內收放緩,兵力往兩邊靠,在相鄰組區域上集火擴口;
一個釘子一個釘子拔,直到把對面重甲全部清回復活,趁著這段時間煙雨的重甲掩護住大部隊一起往里沖,形成一個有一個“山”字形結構,把戰線搞渾。
接下來,就是弩車重新上陣的時候了,“山”字形嘛,互相交織、打到后面雙方其實都是同樣的結構、互成鏡面而已,友軍互相分割、談不上相互保護,靠瞬時點爆發很容易破口;
但水幕天華因為是廣域護盾、整個連成一條線,“山”字形結構跟一開始的“一”字陣形其實沒有區別,水幕單位長度里分攤的部隊數量還是那么多。
如此一來,就是劍指的慢性死亡了。
談不上什么高明的戰術,但確實是最適合的打法。
這和劍指的風格其實很相近,區別在于,他們是玩家個體層面上的“最適合的”,而煙雨則是集體層面上。
這命令一下來墨斗就知道大概就是這意思,他很清楚,劍指那邊的指揮估計也能猜出來。
但猜出來沒用啊,這個是逐個滲透,相鄰區間指令方向是反的,戰場情勢復雜、玩家不可能一個一個報數,我這個點、是往左還是往右呢?
旗語可沒法一個一個去指定方向吧?
只能靠口耳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