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說他們了,普通特種兵也有睡眠訓練,2個小時讓大腦得到相當于普通人睡8小時的休息效果是件很正常的事。
醒來直接調好風帆角度,內丹全部點下,加上那艘加固過的引導船,5艘船同時啟動。
實際開到江面,這船面起伏可就要比云夢澤湖里狠多了,狼頭一個接一個得來,拍在船體上四濺而起,船帆瞬間就被打濕了,甲板上積水連連。
這其實還沒開到江面上呢……
但也好,以為到時候實際行船的時候未必會有這么大陣仗。
所謂初一十五晌午潮嘛,每天大致順延51.43分鐘,現在是禮拜二,農歷九月二十三,正好是現在這個點兒漲潮。
潮五落六,漲潮過程大概持續5個小時,退潮則是大概6小時,反正加起來半天嘛。
今天是7點漲潮,到中午約好出鋼的時候正好是潮水最高的點位,那個時候就已經轉入落潮階段了。
潮汐力是件很復雜的事情,很難做定量研究,但大概情況總歸是不會變的。
漲潮時,波濤洶涌、險象叢生;
落潮時,風和日麗、波平浪靜。
會形成海浪無非就是因為水面高低不平嘛,總的來說是根據河床地理結構走的;
不同位置水深不同、范圍內水體總量也不同、越深層的水其密度就越高——4度的水密度最高嘛,這是淡水,水深還大不到能突破4度的情況,肯定是越往下密度越高。
潮汐力實際上就是太陽和月亮的引力的合力,跟水體質量肯定是成正比的,密度不同、單位體積受力量肯定也不同。
所以剛開始漲潮那會兒浪是最兇的——不同區域水體整體密度分部超不均勻嘛,海浪帶帶動之下這個東西會逐漸平均化,水體上漲幅度差距肯定是越來越小,是故浪就會越來越小。
然后在落潮的時候重新分配,下一個漲潮周期開始的時候再起大浪。
浪是這樣,風的話,跟溫度有關,底層水是接近4度嘛、上漲幅度最大的地方這些低溫水大量被拋出到表層,會降低水面附近氣溫,溫度越低、空氣密度就越大,形成高氣壓、向外側高溫低氣壓區域吹,其實也是差不多的,剛漲潮時最狠、然后越來越平緩。
現在7點,剛剛好,最狠的時候。
墨斗實際感受了一下……
游戲公司有點為難人的意思欸。
這可是大平原區域啊,搞的跟近海一樣,動不動七八級大風……
好消息在于,起碼沒下雨。
光是風浪,墨斗感覺起碼還在普通人能夠承受的范圍以內。
顛簸了半個多小時,墨斗倒是差不多適應了這個節奏。
也是,潮汐力要是真那么狠,“捕魚”這個技能、海邊的玩家該怎么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