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細看了一番名單,墨斗開始背……
沒什么好背的。
因為全是“商業間諜”!
這種情況,比較反常。
人家企業競爭,雖然插眼確實不合法,但這跟0局有什么關系?
上門告訴人家企業老板,你身邊那個跟了你20年的司機是你最大競爭對手公司老板的上門女婿。
人家反手一問,“你是怎么知道的?”
這就不好回答了吧。
所以正常任務根本不可能給商業間諜名單!
然后在墨斗現在拿到的這份名單里,十多個人只有3個是“疑似zz性被滲透人員”,有2個的被滲透概率還只有20%多,這個數字一般來說就是所謂的“成色”問題,可能是以前去過外國留學、期間參與過一些jing外反hua組織的活動,比如說有人到大學里來演講,正好是在食堂、然后他在吃飯,這種性質。
這種情況就不能定義人家是dite,疑罪從無嘛,只不過身份確實可能比較敏感,所在崗位有接觸機密情報的可能,用人的時候就要考慮一下,這種情況,一般來說,如果是jungong“類”企業和平年代轉崗做拖拉機小家電這種性質,這個名單是會直接給的,用人的時候多掂量一下咯,。
商業間諜那一塊,100%的倒是有好幾個。
0局很少用“絕對”性的字眼,會定義100%,一般來說只有一種情況——這個家伙,是自己人親手派出去的,明te。
后期查出來的,證據再鐵,那也是99%。
畢竟是之前沒有碰到過的場面,墨斗也是多尋思來了一下。
這些商業間諜,全都來自主機游戲廠商。
這個……
夏冰集團做的是mmorpg網游,按說跟主機游戲市場搭不到邊,而且人家游戲里生活系統有好多都事在幫著推銷主機游戲,算是合作伙伴,沒理由大費周章安插這么多商業間諜。
能想到的理由很多,最靠譜的,就是“河圖洛書系統”。
站在游戲廠商的角度,人家開公司是為了什么呢?
當然是為了賺錢。
主機廠商、特別是那三家硬件巨頭,靠什么賺錢?
軟件銷售抽成。
舉個例子,一臺主機,售價300刀,扣掉硬件成本和研發費用,單機利潤大概50刀,這是毛利,還沒有扣倉儲物流和營銷費用,算上這些,能到30就不錯了;
一份軟件,售價60刀,抽成15%,9塊,凈利潤。
30對9,很明顯,一個軟硬比在4:1以上的主機平臺,就會想盡一切辦法封破解漏洞;
等到這個平臺到生命末期末年了、軟硬比逐漸走低,漸漸逼近4:1的生死線了,破解對于廠商而言反而是有利可圖的。
當然這個是對硬件廠商,站在軟件廠商的角度,任何情況下破解行為都是殺父之仇奪妻之恨。
不過這種事情那幾家巨頭也會提前跟小廠商做溝通,人家會打招呼,“我馬上要放破解漏洞了,你們新出游戲可以換到我們新平臺了,老平臺上的開發力度稍微降一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