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孩童怎么這樣講話,”斯文書生聽古樂出言不遜立即變臉道,“此時山林迷霧重重,兩丈之外事物早已模糊不清。
更何況我仁兄是習武之人,身輕如燕。
你我談話之時他怕是早已走出這山林。”
“哦,”牧簫收起墨簫劍笑著對書生說道,“原來如此。”
“二哥。”
古樂還想說些什么卻被牧簫制止住了。
“剛剛多有得罪,還請秀才莫要和孩童一般見識。”
“那倒不會,”書生起身客氣地對牧簫說道,“你我能在此地相遇也算是緣分。”
“多謝秀才海涵。
不知秀才如何稱呼?”
“小生姓蘇、字士杰。”秀才說著還恭敬地為牧簫行了個禮。
牧簫連忙還禮說道:“士杰兄有禮了。”
霧氣越來越濃,牧簫四處看了下繼續對書生問道:“士杰兄可知此處是什么地方?”
“此地乃密霧林,因林中常年大霧彌漫而得此名稱。
外地人來此處多半都會迷路。
二位公子為何誤入此林?”
“哦,”牧簫看著他說道,“我們趕路途經此地,本以為能穿過此林,沒想到卻也迷了路。”
“周圍地形小生還算熟悉,不知二位要去何處,我也好為二位指明道路。”
“天色漸晚,”牧簫看著他說道,“我們只想找個能暫時歇腳的地方。”
書生想了想對牧簫說道:“這簡單,只要公子對上我這送行詩,我便為公子指明去處。”
“對詩,”牧簫笑了笑對書生說道,“在下平日也喜讀些經典詩詞。
既然士杰兄有興致,那在下就陪仁兄品上幾句。”
“我這詞聽來也簡單,只要公子對仗工整即可。”
秀才說著便從素布上拿起一條三尺余長的白紙遞給牧簫。
“送行千里空別柳,”牧簫僅讀一遍立馬對出下句,“思君歸時桃滿枝。”
“哎呀,”書生聽后欽佩地說道,“公子才華小生望塵莫及,敢問公子貴姓?”
牧簫謙虛地說道:“在下免貴姓牧,大家都習慣叫我牧二公子。”
“牧二公子,”書生看著牧簫欣喜地說道,“真是相見恨晚。
對了,公子想找歇腳地方是吧。
此山路除有迷霧外并不難行,只要公子順著這條路一直走遇到分叉口往右拐即可走出這片野林。”
“多謝。”
牧簫問好路后就帶著古樂走了,他走出十余米后突然覺得不對勁。
“怎么了二哥?”
“這么晚了,他怎么沒跟我們一起走?”
牧簫思量片刻連忙原路跑回去。
“士杰兄……”
剛剛與牧簫對詩的書生不見了,草地上只剩那張素布。
素布上的東西也變得狼藉不堪,像是有人爭斗過。
“士杰兄……蘇士杰……”
牧簫又對著野林呼喊一陣,不過始終沒人回應。
“什么味,”牧簫嗓子中突然嗆進一股白煙,“這里不對勁,我們趕緊離開這。”
牧簫一手捂著鼻子一手拉著古樂匆忙朝蘇秀才所指方向跑去。
果然沒跑多久他們就逃出那片迷林。
出野林后步入眼簾的就是一座繁華小鎮,目測此迷林距離小鎮不過兩里。
一排排房屋錯落有致,房屋上冒著裊裊炊煙莫名給人一種踏實感。
牧簫回過頭再看野林,發現野林中迷霧變得不再那么濃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