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快看,我看見爸爸了。”
“媽媽,為什么我們不去巴西給爸爸加油呢?”
“因為爸爸要踢球,我們要去巴西的話,他會分心的。”
“我們可以坐在球場上看他踢球啊。”
“巴西太亂了,不安全,在家里和奶奶一起看球,奶奶還給你們做好吃的。”
……
電視機前,已經4歲的董秋迪看見董芳卓出現在鏡頭前,顯得十分興奮,他身邊3歲的妹妹董青則很乖巧地抱著一個足球,目不轉睛的看著他的爸爸。
“媽媽,爸爸是不是有厭食癥?為什么每次吃飯他都只是吃白水煮雞?我覺得好難吃呀。”
“因為爸爸是職業足球運動員,很多好吃的東西都不能吃。”
“那我是不是也要這么做?我以后也要成為爸爸這樣的足球運動員。”
“你不一樣,你還在長身體,等你長大了,然后就可以像爸爸這樣吃了。但是,你要和爸爸一樣刻苦訓練才行。”
“噢,我知道了。”
董秋迪很聽話,稚嫩的聲音里,滿是對董芳卓的好奇,隨著年齡的長大,他越來越想了解自己的父親。
而一旁的妹妹董青也開口問道:“媽媽,我可以像哥哥一樣踢球嗎?”
這次九球天后有些無語了。女孩子去踢球?這……
“你應該和媽媽學打臺球。”
“我不要,我不要,我要和哥哥去踢球。”
“……”
鏡頭里,董芳卓正在接受中國媒體記者的采訪。
“對于首戰打科特迪瓦,你怎么看?”
“克勞琛讓我們怎么打,我們就怎么打。科特迪瓦是強隊啊,非洲勁旅,首戰我們必須拿下他們。”
“萬一打平了,第二場打希臘就必須要贏了,第三場打哥倫比亞應該很麻煩吧?”
“如果你只是抱著打平的心態去踢,那結果肯定會很糟糕。不過我建議這些專業性的問題,你們還是應該去采訪克勞琛比較合適。”
“這是你的第三次世界杯了,你覺得在你的國家隊職業生涯里,你能為中國隊帶回一座大力神杯嗎?”
浮夸,不切實際的問題,董芳卓翻了個白眼,“討論這個問題更不合適,比賽要一場一場打,只要打完最后一場我們才知道我們能夠走到哪一步,我覺得你們媒體做新聞的時候應該更客觀嚴謹一點,不要試圖制造一些嘩眾取寵的新聞來給國家隊帶來壓力。”
“沒有人不想取得好成績,可一旦給了大家壓力,可能就不那么好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