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朝日新聞》感慨:想要讓中國隊不奪冠,估計只有在小組賽中把中國隊干掉了,因為進入淘汰賽之后,中國董一旦歸來,冠軍就會失去懸念。
而韓國的《朝鮮日報》則直接叫囂:有種你別回來踢亞洲杯啊,裝什么逼……
還是朝鮮的《勞動新聞》說話最霸氣:沒有了董芳卓,中國隊什么都不是,朝鮮肯定能夠從小組賽中出線。
在朝鮮看來,中國隊是董芳卓一個人的球隊。但第一場比賽下來,中國隊還是用比分來告訴他們,不是。
3:1輕松拿下了沙特,穩穩掌握著出線的主動權。但是第二場,中國隊遭遇了困難,0:1輸給了烏茲別克斯坦。這并不是比賽的全部,而是在第36分鐘,小將韋世豪中場帶球被斷,隨后他狂奔數米進行回搶,在無法獲得球權的情況下,他一腳飛鏟將對方舒庫羅夫放倒在地。從慢動作來看,韋世豪鏟到對手的支撐腳上,舒庫羅夫的腳踝發生了將近90度的彎折,非常恐怖,主裁判也向韋世豪出示了黃牌。
這個恐怖的犯規,在次日連歐洲媒體都進行了瘋狂報道。遠在曼徹斯特的董芳卓也被《泰晤士報》的記者采訪了。
董芳卓是在次日早上觀看亞洲杯新聞時才知道的。
“董,你怎么看待這次犯規?”
他知道,肯定會有記者來采訪這件事的,想知道他的態度,他早上有思考過。
“說真的,我在早上看到這個消息時,相當震驚。”
“現代足球中的勇敢與踢人無關,而是擁有踢球的信仰的勇氣,在這一點上,中國隊并不匱乏。”
隨后董芳卓話鋒一轉,語氣沉了下來:
“但這不是犯規,這是犯罪,在競技場的掩護下的犯罪。”
“最讓我感到悲哀的是,他的態度。”
韋世豪什么態度?他在賽后說:我覺得就是一個犯規嘛,因為10多分鐘沒有碰到球了,想用一個戰術犯規來讓比賽慢一點,節奏慢一點。”
“具體我也不知道他是什么情況,因為太想贏了,足球比賽難免不了傷病、激烈碰撞,我覺得這都挺正常的,但也不是故意踢得他。”
董芳卓搖搖頭,“中國隊不需要這樣的球員。如果他現在是25歲,不是20歲,我想他應該被永遠除名。”
“他欠缺一個誠懇的道歉,一個自我反省的態度。”
“我想,足球不是生活的全部,勝負也不是全部,有比足球更重要的存在。這值得我們每個人深思。”
國家隊大佬發話了,球王發話,分量有多重?
這番話被傳回了國內,球迷一邊倒的站在董芳卓這邊。年輕的韋世豪算什么?妥妥的反面教材,最惡劣的教材。
盡管中國球迷很愛中國隊,但不代表他們會縱容一個‘罪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