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澤去換了裝出來,化妝師又稍微休整了兩個地方,才算結束。
他客串的戲份,嚴格說來,應該是三場戲。
一場是皇宮大內上朝的戲份,一場是在豹房玩耍時,劉瑾來匯報的戲份,還有一場是大街上調戲美少女的戲份。
三場戲,都顯得朱厚照不正經,也凸顯了劇中朱厚照的性格。
洪澤聽明白后,就開始重新架構朱厚照的人設。
輕浮、玩世不恭、不正經、虛……
這些不是歷史上朱厚照的寫照,看朱厚照最后的謚號就知道,他是“武宗”,朱厚照應該算是明成祖朱棣之后,朱家皇帝中,軍事素養最好的一個,只是一生僅有一次展現的機會,并且在文人口中,把他詆毀的不輕。
實際上呢?
“武宗”這個稱號,是隨隨便便能給的謚號嗎?
只不過是因為朱厚照不符合當時儒家的思想行為,不符合當時明王朝大臣們的期望,就一直在跟大臣們對抗,就一直被文人詆毀。
這些是洪澤了解的歷史,但不能用在這部戲里。
必須得區分戲跟歷史的區別。
拍戲,拍的是劇本中的人物角色,不是歷史上的人物角色。
分不清這個,是演不好戲的。
至于戲的角色符不符合歷史事實,那是編劇和導演應該考慮的事情,演員就做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把角色塑造出來就行了。
臺詞可以稍微修改一下,往更符合情景的方向靠攏,只需要跟對戲的演員溝通好,小范圍的改動,沒人會在意。
洪澤準備的時間不短,上午九點鐘就已經化妝完成,直到十一點半才開始第一場的拍攝,拍攝地點在裝修出來的皇宮內。
穿著寬大的龍袍,洪澤坐在龍椅上,正襟危坐。
等最初的開拍之后,為了體現人物的不正經,洪澤直接說著說著話,屈腿踩在了龍椅上,在大臣咳嗽了幾聲后,才把腿放下來。
第一場戲拍的挺快。
拍完后,不轉場直接拍第二場。
剛剛那場只是拍日常的上朝戲份,洪澤所扮演的皇帝,都沒什么話,都是劉瑾在前邊。
主要體現一下劉瑾的地位。
后邊的戲份,才是真正關于洪澤的重頭戲。
洪澤要在憤怒、平靜、玩世不恭、好色等等狀態下切換,很考驗他的情緒切換能力。
為了準備這場戲,洪澤剛剛那一個多小時內,都在背臺詞,找情緒。
劉瑾是陪伴朱厚照最久的人,懲罰劉瑾,面對劉瑾“造反”的證據,朱厚照的心思極為復雜,一開始就要體現出遺憾、憤怒、心痛,這是最信任之人的背叛。
在開拍之后,洪澤眼眶瞬間紅了一下。
本來就沒休息好的他,此時眼眶一紅,再配上些許的血絲,瞬間傳達出了心痛的感覺。
洪澤開口,嗓音沙啞,卻堅定:“帶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