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分對白松也用處不大,雖然他并不懂,但是這個事情并不是他來負責,但是聽聽還是可以的。聽了一會兒,白松都有些困了。
最后一個內容,是心理輔導。來的兩位上級人員,有一位是專門的心理咨詢師,主要是為了給在這邊辦案的民警提供一些心理上的疏導。
這倒是白松沒有想到的,還有這種操作嗎...
白松在不少單位待過了,工作強度最大的應該就是派出所,只是派出所真的缺少這些心理疏導,太多的工作都壓在這里了。
但是,給派出所安排這些,還不如多安排點休息呢...或者多安排一些警力~
講到十點多鐘,接下來是自由交流時間。
大家一聊天,白松發現很多人與這兩位上級來的同志還挺熟悉的,聊的也比較隨意,很多都是與案件無關的內容,諸如犯罪論、罪數、罪與非罪的一些討論。
看得出來,不同層次的人研究的東西確實是不一樣,省級機關和國級機關對于案件的分析確實是更專業、更理論化,而派出所更多的是處理一些日常工作,真讓這些人去派出所講課,估計根本無法交流。
其中有一個理論,白松聽了思索了良久,叫犯罪慣性。
如果一個人曾經犯過一些輕微的犯罪,但是卻得不到懲罰,那么他會對違法行為越來越放縱,產出犯罪慣性,慢慢地會升級自己的犯罪行為。
確實是有道理的,白松見過的很多小偷,如果一直不被抓,膽子會越來越大,而且很多詐騙犯也是如此。
欲讓其滅亡,必使其瘋狂,這是一個道理。
會后,已經快要到吃飯的時間了,白松本來準備要走了,被曹支隊招呼了一聲,就去了曹支隊的辦公室。
曹支隊的辦公室不大,一共就兩個沙發和一把椅子,白松進去的時候發現剛剛講課的兩位領導也都在,頓時有些約束感。
“你找個凳子,坐。”曹支隊笑著招呼了一下白松:“這兩位來咱們這里四次了,對我們的這個案子也算是比較熟悉了,想聽聽你對于這個案子主犯問題的看法。”
“啊?”白松有些緊張:“我沒什么看法啊...”
“沒事,知道什么說什么就可以。”曹支隊鼓勵道。
四次...白松心想,這兩個人即便再是專家,只是來幾次,對這個案子的了解程度還真不一定多么強,于是鼓起勇氣,把自己的想法全說了出來,最終說道:“按照我對這個主犯的理解,這個人并不缺錢,他可能在這個案子之前,就是個有錢人,做事很從容,組建這個公司,他甚至不一定在前面參與過什么,但是一定是發起人和主要控制人。”
“一般這種案件的發起人都是一些破產的有錢人,他們通過正途賺不到錢,就想了這些歪途。”林處長點了點頭:“你說的性格,倒是和我們之前分析的比較吻合。”
“嗯,不過我個人認為還是有點出入的。”白松道:“我并不認為他是破產的有錢人,他應該一直都不為錢發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