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額,我也不是確定...”白松有些心虛,在座的這么多大佬,按理說哪有他說話的份。
“沒事,小同志,你說一說,有什么說法,可以暢所欲言。”最開始說話的那個老研究員說道。
“就是就是,說說無妨。”
大家一下子都來了精神,看向了白松。
刑科所這邊的人,明顯比白松待過的幾個一線單位的人要更純粹一些,也沒那么多彎彎繞繞,考慮問題非常簡單,即便大家都抱著懷疑的目光,但是依然都不再說話,想聽聽白松的說法。
白松到底還是見過大場面的人,清了清嗓子:“雖然時間不長,但是各位前輩做的這些偵查材料太專業了,可以說是我生平僅見...
所以,我僅僅看了幾十秒,就能看出來這個嫌疑人的作案特點。這種作案特點,與我之前處理過的一個慣犯非常相似,手法也是高度一致,而且從腳印的深度和尺寸能確定這個人的身高、體重也能對應上,所以...我也是大膽猜測,這是一個人所為。
嗯...從腳印的方向來看,步頻和步態也能對上...最關鍵的是,我說的這個人,算算時間,前一段時間剛好是刑滿釋放不久。”
白松曾經整理過馬局長以及整個三隊的諸多案件,后來還帶隊抓了那么多人,雖然主要是集中在九河區一代,但是現在小偷流竄作案是一種常態。
“你說的這個人,信息有嗎?”幾個人問道。
白松想了想,打了個電話,不到三分鐘,三隊的值班的同事就把一份個人信息表發到了他微信上。
收到信息后,白松直接把手機給了幾位前輩,然后眾人都湊近了觀察了起來。
“就是他,沒錯。”
“對,這個跟我分析的形態一模一樣。”
“嚴格的說,**不離十,這個人一看就是個小偷...”
“把這個人信息發給派出所,讓派出所去抓...”
...
大家顯得很是振奮,雖然說沒見過這個人,但是幾乎都覺得白松的說法是對的!
柳書元都驚了,這居然真的是嫌疑人?
他立刻趴到了白松剛剛看的幾份資料上,仔細地觀察了半天,卻一無所獲。
“小同志哪個單位的?”立刻有人湊了過來:“你這功底,我看蠻深的嘛!”
“九河分局刑偵支隊的。”白松道:“主要是也是巧了,正好這個人我抓過。”
“不巧不巧。”這個老先生笑瞇瞇地道:“想總結這個犯罪特點,沒幾百個案子,下不來的。不知小同志師從何人,說來聽聽?”
“沒...”白松想說馬局長,卻怕這樣說好像是給自己臉上貼金,但是說自學成才那更是扯淡,只能說道:“我是湊巧、湊巧...”
趁這個機會,白松和幾個老前輩互留了聯系方式,也算是認識了不少這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