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出書嗎?”白松聽喬啟這么一說,有些好奇:“是關于您剛剛所提到的那個‘職業警察’嗎?”
“有這個想法。”喬啟沒有繼續聊下去。
喬啟當了很多年兵,在部隊里,有一個概念,叫職業軍人,這指的是士官。義務兵之后,都可以叫職業軍人,吃住都在部隊,幾乎完全屬于部隊。
十年公安生涯,喬啟去了很多不同的部門,也接觸過公安的最前沿工作,他想提出一種新的概念,叫職業警察。
警察作為一個職業,大多數警察除了值班每天都要下班,有雙休日,有自己的家庭,這當然是應該的。但是,喬啟覺得,如果可以對某些有特殊能力、破案能力優秀、職業素養極高的警察專門訓練,可能也能出現一種新的產物。
這不同于特警,特警是專門處突和攻堅的,一般是戰斗組,對案件的偵辦之類的并非專長。
這也不同于專家,專家是個人奮戰,解決本方面的疑難雜癥,而且專家大部分年齡偏大,很多案件處置能力較為單一。
這應該是兩者之和,經過嚴格的挑選,成立這樣的小組,簡單的來說,這個小組的成員,年齡應該都在30歲左右,能力和智力都比較巔峰,不僅全方面都有著不俗的能力,而且各有各的專長。
沒有完美的個人,但是,有完美的團隊。
無論發生任何問題,對于市局來說,都可以迅速地把這個小隊投入過來,根據事件的情況安排數人進入這個事件的基層指揮崗位。
一句話,把專業的事情,交給最專業的、最職業的一批人,這批人,是警察里的警察。
想實現這個配置,就必須考慮一個問題,應該對這部分警察的家庭,在本小組服役期間予以特殊的照顧,比如子女上學和住房問題等。
目前對于喬啟來說,只從白松一個人身上看到了雛形,他是有夢想的一個人,雖然已經50歲,但是他想出一本書,內部流通的書,也算是自我實現了。
白松打心眼里佩服喬師傅,這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行事準則,真的是非常令人欽佩。
喬啟沒什么上班的準點,白松現在工作也比較自由,下午喬啟就開始給白松上了脫困課。
顧名思義,從困境中離開,到達一個安全的地方。這并不僅僅是物理學上的意義,也是心理學上的意義。
因為確實是有的時候,施困者會使用一些心理上的壓力對被困者實施控制。
因此,無論是任何時候,在任何境地,如果被困,第一件要做的事,一定是堅定自己的信念,并且讓自己冷靜下來。
無論此時此刻,你在經歷著什么,都要安定下來。
白松學的非常認真,他知道,在不久的將來,喬師傅教導他的所有技能,可能都用得到。
也許,就是明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