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殺個酒鬼這么難?
還得用的上這么高端的“概率殺人”?
有時候辦案,往困難、多樣化的角度思考到了一定的時間,就得考慮其他問題了,因為前面的路子可能走錯了。
白松這些年經歷過一些高科技犯罪、高智商犯罪,但是接觸的最多的還是普通的犯罪。而且,由于很多人犯罪的時候心理波動極大,容易犯錯誤,所以偵查難度并不是很高。
這個案子的死者,看這個情況、這個死法,如果一直往高智商犯罪那里去想,也不是說一定就錯了,但更大的可能就是鉆了牛角尖。
“往簡單的地方想?”大家都若有所思。
“對,有個關鍵的問題...”白松道:“這兒,是火車站。”
“所以呢?”趙晗問道。
“趙晗,你順著你的思路,我問你答。”白松打斷了趙晗的話:“火車站是個什么樣的地方?”
“去外地。”
“死者是本地人嗎?”
“大概率不是。”
“所以在火車站附近可能是有什么打算?”
“回家。”
“回家做什么?”
“家里有事。”
“死者的年齡,是學生嗎?”
“是打工的。”
“打工的人要是家里有急事要回家,會喝酒、洗大澡嗎?”
“不會。”
“再想。”
“也可能是打算換城市發展。”
“死者喝了酒、洗了澡,意味著沒有提前訂票”,白松道:“如果是已經有打算離開這里,那么會提前把票買好。這種來了火車站卻發現還有很長時間才發車,于是在附近喝酒洗澡的情況,是什么原因?”
“那還是有急事要回家。”
“這不矛盾嗎?”
“說不定是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