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瀟洋是正兒八經學過中國武術的。
白松當初半路出家開始學搏擊,喬啟知道白松如果學中國功夫已經太晚,就教給他更快成才、更容易掌握的馬伽術。
馬伽術無比實用,也擅長保護自身,但這不意味著這個就比中國功夫強。
郭瀟洋從小就學武,拳路是正宗的形意拳,四歲習武,就目前而言,可以稱得上登堂入室。
中國功夫之所以難學,只要是要求的東西太基礎,無論是一些內功還是樁功,沒十年以上的功夫,入門都費勁。
形意拳講究的是縮肩,兩肩向回收勁,開胸順氣,起亦為橫,落亦為順,充分的利用身體發揮出最大的勁道。
這種傳統的三體式樁功,白松看了一眼,腦瓜子都大了。
外人看不明白,他多少還是有點眼光的,就這樁功,別說破綻了,連陷阱他都看不出來在哪里。
人體是一個整體,有自己的“勢”,傳統武術講究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能完美融入環境之中,感受著環境的“勢”。
郭瀟洋一進入狀態,就明白白松還是有些淺薄,但是他沒有輕敵,上來就是一個劈拳。
這時候已經不少人在圍觀了。
這是單手劈拳,算是試探式的動作,但力量非常大,白松第一個瞬間就是想躲。可是,他知道,這一步后撤,對方必然有無數的后手,只能上去硬接。
雙臂成欄,白松擋住這一拳,接著就要扭轉身形反擊,但現實太殘酷了。
白松感覺已經徹底擋住了這一拳,但還是有一股勁力通過雙臂打到了他的軀干,讓他渾身一顫,沒有一瞬間反擊。
這是什么!
白松整個人都有些慌亂,怎么可能?
郭瀟洋看白松狀態不好,往后撤了一步。
壓力陡減,白松這才明白這叫化勁。
這是一種很高的層次,化勁的“化”,有變化之意,更有消化之理,這里面用勁的技巧已經爐火純青,渾身上下的力道可隨心蓄發。
緩了緩,白松才不那么難受,接著擺了起手式,示意可以繼續。
郭瀟洋輕輕點了點頭,因為是自己師弟,他沒有采取最剛猛的炮拳,而是采取了剛柔并濟的橫拳。
橫拳是形意拳的核心,比較中庸,也是郭瀟洋練得最多的之一。他的任務最主要是保護而不是殺傷,所以必須練這個。
這哪有破綻啊...白松幾個回合下來,感覺自己五臟六腑都受震動了...
開玩笑,護具有個毛線用啊!
他之前所有的交手,都感覺不到這種拳拳震腑的感覺,此時真是漲見識了。
原來,書里寫的那些高手是真的存在,不是假的...
白松不由得做了比較,他感覺,如果有兩個一模一樣的他,二打一的情況下,面對喬啟和房程,他都有信心勝之,但是打這個郭瀟洋,三個也不夠。
而且,郭瀟洋根本就沒用“十二形”,也沒用一些狠招,否則白松可能一下子都接不住。
這讓白松挫敗感極強...自己練了這么久,居然這么菜...
【看書福利】關注公眾..號【書友大本營】,每天看書抽現金/點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