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事,2016年的4月15日,被拍成了電影上了映。
“你是想聽故事,還是想聽科學?”孫主任見大家都在看自己,很受用,說道。
“啊?還有科學解釋啊”,欣橋聽到這里,一下子興趣乏乏。
“有啊”,孫主任道:“但也沒法徹底解釋,因為很多事已經不可考了。這個故事最開始,是發生在1924年,距今90多年了。當初那個故事鬧得沸沸揚揚,而且編寫到了很多志怪文學作品中,后來日國侵華,一些故事和書籍受到了很嚴重的影響,就徹底成了志怪故事。但是二十多年的事情是有很多親歷者的。”
孫主任看著大家的神情,娓娓道來:“我先聊聊民國時期的故事吧。”
欣橋雖然剛剛興趣少了一點,但看到孫主任的樣子,還是感覺到了有些怕,把椅子往旁邊馬寧寧那邊挪了挪,接著她發現,馬寧寧已經把手伸了過來,緊緊握住了欣橋的手。
“1924年的時候,這個事發生在發生在一個小村子里,這個村子很貧窮,但是由于祖上有一些手藝,做狐皮、貂皮、裘皮等頗有門道...”
“等等”,白松舉手打斷了一下:“裘皮是一種加工方式,不是一種皮...”
“一個意思”,孫主任被打斷顯得有些不開心,但是是白松打斷的,他也不好說啥,但他剛要開口,還是停了一下,跟白松道:“白處,這是民間志異傳說,有點邏輯問題你就當沒聽見,ok不ok?”
“哈拉哨!”白松點頭表示沒問題。
“那我接著說。自從民國初期,這邊的野生貂、狐貍越來越少,而且經歷了前期比較亂的時期,養貂的基本上也沒了,但是這門手藝就一直存在。于是乎,當時的人們,就有一部分開始做貓皮的帽子和圍脖。要知道,這個貓皮雖然不如狐貍皮、貂皮,但是貓能在寒冷的冬天在外面生存,貓皮質量還是過硬的,并且貓皮還比狗皮更柔軟。當時村里好幾家坐這個生意的,但中途有一天出了事,其中一家的主人莫名其妙發了瘋,大夏天鉆到了水稻地里嗆死了,然后有人去找,有人說看到了幾只黑貓就在尸體旁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