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彥海現在玩的就是這個,他已經沒有局限于飛機的外形,不過考慮到它主要還是大氣層內飛行,它也許還需要具備一定的氣動布局,但是這氣動布局已經不是最主要的了。
因為如果真的將核聚變或者說核裂變反應堆放到飛機,提供核心動力的話,那么它的推力就已經不是問題了。不過目前人類的聚變反應堆有一個問題,那就是聚變反應堆不可能直接開始聚變,前期是需要不小的能量來先進行能量輸入,啟動反應堆。
在啟動反應堆之后,后面才會開始輸出能量,而這啟動反應堆所需要的能量,必然不可能是如同發動機那樣,直接按下一個按鈕就可以直接發電點火了。
如果那么簡單就好了。
目前可以做的辦法只有兩個,第一個就如同現代的大部分戰斗機一樣,在地面啟動的時候,都是由地面電源車提供電力啟動的,至少絕大部分戰斗機都是這樣做的。
主要戰斗機的儲備電源不足以完成這樣的工作,也不能說不足以完成,而是由戰斗機自帶電源自行啟動的話,其實對戰斗機會產生一定的危險。
之所以會說產生一定的危險是因為戰斗機本身的蓄電池儲備電源確實是可以完成發動機啟動,但是完成啟動之后,蓄電池電源就會基本消耗干凈,而戰斗機大家都知道,不管是雷達,還是各種電子設備都是消耗電能的大戶。
蓄電池的儲能速度很慢,在空中有時候會出現斷電的緊急事故,所以只要不是緊急情況,戰斗機都不會用自身的蓄電池來啟動。
魅影之所以解決了這個問題,是因為它自身蓄電池采用了全新結構,蓄電量大,并且充電速度極快。
而啟動可控核聚變反應堆的所需要的能源可就不是啟動渦扇發動機所需要的那點能量了。
那么第二個選擇如果不采用地面電源的話,就只有進行第二種辦法了,安裝一個小型裂變反應堆,由裂變反應堆功能,然后提供給可控聚變反應堆足夠的能量。
不過這樣的話,飛機的動力復雜程度不用想都知道,而且體積也不會小到什么地方去,即便是體積相對較小的裂變反應堆也不會小到什么地方去。
兩個加起來的話,那體積可就是非常的龐大了。
江彥海現在完成的就是這個設計,或者說他的設計并不是以完成一個完整的飛行器來進行的,江彥海所玩的設計,更多的是天馬行空,徹底的發揮自己的想象能力而進行的一種設計。
反正有幻境模擬程序,隨便他怎么玩都可以,幻境模擬程序可以提供足夠的模擬,你制造一個100節的火箭也是可以的,反正能飛就行。
所以江彥海的設計就更加的隨性一點,可能一會兒在設置地面和太空之間的飛機,一會兒又開始設置行星系內的宇宙飛船了。這兩者的體積肯定是不一樣的,動力系統后面的顯然更加簡單一點。
因為太空當中飛行的飛船體積可以放大到一定的地步,不過有一點,那就是這樣設計的飛船,建造的話,必然不可能在地面,只能在太空。
但是如果想要在太空,那么物資,以及成本可不是一個小數字。
江彥海在這里一玩就是三天多的時間,他所要找的那個機械章魚的目標也沒有出現,不過二蛋確定它一直就在附近的海灣里面,應該是在等待機會,或者說在等待一些它可以控制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