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4月初,香港。
“少東家真是敗家啊,誰家金鋪的黃金不是九九金,含金量成分為99%,可是少東家偏要推出四條九足金,含金量高達99.99%,如果這么做的話就意味著每賣出一兩黃金,都要虧幾十塊錢!”
“是啊,這簡直太敗家了,真不知道少爺是怎么想的?!”
趙氏金鋪有不少的員工偷偷私下議論,對于這個荒謬的決定表示疑惑,一些老員工更是搖頭嘆息。趙氏金鋪的創始人叫做趙德,妻子名叫劉月芳,1925年,夫婦二人帶著1萬元的本金和30兩黃金來到香港開了第一家金店,隨后又陸陸續續開了好幾家分店。
1938年,五十歲的趙德夫婦二人老來得子,誕下一名男嬰,取名為“趙燦”。1950年,妻子劉月芳因病辭世,而趙德也在三年后突發心臟病而死。
自此,年僅15年的趙燦不得不肩負起發展趙氏金鋪的重擔!
時下在香港做黃金的店鋪很多,要在激烈的競爭中勝出可謂是困難重重,僅這時的香港中環文咸東街,就足足有二三十間金鋪銀店,專營黃金買賣、外幣找換、匯兌等生意。
趙德一走,趙氏金鋪便每況日下,甚至于不少員工開始中飽私囊——要知道在金鋪行業,便有這么一句俗語:“打金偷金、打銀偷銀。”然而15歲的趙燦哪里懂得什么,自然是被蒙在鼓里。
不過,就在幾天之前,趙氏金鋪的員工們突然發現,他們的這位年輕的東家好似變了個人。
……
……
“我去,這些鑄金匠就差明目張膽的偷金了,要不是我從21世紀穿越而來,這個趙氏金鋪還不得關門大吉啊!!!”趙燦吐槽道,他的名字也叫趙燦,不過卻是來自2019年,是某公司的資深游戲設計師,平時喜歡看、看電影、看漫畫、聽音樂、跑步、打籃球、旅游等等,愛好廣泛。也不知道怎么就一覺醒來,竟然變成了1953年的趙燦了!
剛穿越過來那一會兒,趙燦著實震驚的不行。不過“既來之,則安之”,想來也回不去了,他最終只能接受這個結果。緊接著,他便不得不面對趙氏金鋪這個爛攤子。
眼下,鑄金匠可是非常奇缺的人才,得罪不起,一般情況下,各大金鋪都不會放任這些鑄金匠離開,一旦他們離開了,那么勢必會影響到金鋪的生意。
趙燦思慮再三,對于這些鑄金匠的行為,暫且忍了下來,但卻加強了監管力度,盡量杜絕偷金的行為,至少不會再出現那種嚴重的偷金行為。等今后培養出更多的鑄金匠,然后再把那些品性低劣的人趕出去。
“少爺,老爺在的時候一直都是九九金,而你推出四條九足金,金鋪可是要虧錢的……”說話的是一個五十來歲,鬢發斑白,身體微微佝僂的老人,至于他的名字叫什么,趙燦并不知道,他一直管這個老人叫田管家,好像是因為自己這具身體原先主人的老爹曾經救過他的命,所以他一直心存感恩,在趙家兢兢業業,任勞任怨。
田管家雖然只是管家,但卻是看著“趙燦”長大的長輩,因此,趙燦也對他比較尊重,特意解釋道:“沒錯,我知道會虧錢,不過虧的并不是很多不是嗎?然而,一旦大家知道趙氏金鋪的黃金是四條九足金,那么,趙氏金鋪必然能在極短的時間內打響名氣,贏得滿門顧客,甚至一躍成為香港市場占有率最大的金鋪!”
田管家聽完這話更急了,賣的越多豈不是虧的越多?
“少爺,照你這么說,咱們更不能推出四條九足金啊,老爺留下來的家底雖然殷實,但也經不起你這般虧損啊!老爺這才剛走一個月,我萬萬不能看著少爺把這個家給敗光了啊……”
田管家幾乎快要聲淚俱下,趙燦見狀,不由苦笑。
“田管家,你就放心吧,我向你保證,這個家不僅不會敗,而且還會變得更加富裕!”
趙燦頓了頓,信誓旦旦地說道,“雖然說目前會虧錢,但是香港的人口越來越多,經濟只會越來越繁榮,進而勢必會大大的增加黃金飾品的需求。因此我斷定,黃金飾品的價格將來會越來越高,屆時,我們肯定會賺錢的!而我們現在做的事情就是先打響名氣,搶占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