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過去,趙燦被驚訝到了,永華影業公司招聘了21名美術師或漫畫師。另外,《明報》在這短短幾天之內招收到了35名漫畫師,并且還收到了45份漫畫投稿。
香港漫畫人才比趙燦想象中還多!
事實上,香港漫畫確實比較發達,而且很多香港人非常喜歡看漫畫。由此還誕生了很多非常有名的漫畫公司,比如玉郎漫畫公司。
可惜的是,香港雖然漫畫發達,但動畫卻不行。
動畫制作費用高,很難賺錢,再加上香港商人急功近利,沒有耐心打磨一部優秀的動畫電影。
一部長篇動畫電影,需要幾萬,甚至十幾萬的手繪畫,香港沒有哪家公司愿意花這么大的精力去做這件事!
好在這一世有趙燦,只有他明白動畫產業的價值。
為此,趙燦還讓人去內地挖人,這般辛苦,就是為了將中國動畫產業做大做強。此時的內地有不少杰出的美術師人才,他們所做的動畫片在國際上享有極高的盛譽!
更為厲害的是,中國動畫還能融合木偶、民間皮影戲、剪紙片、手工折紙、水墨的藝術特點,推陳出新,拍出了很多部優秀動畫,比如木偶片《神筆》和水墨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等等……
可惜的是,由于種種原因,制片廠難以為繼,美術師們沒錢拍動畫,從而導致中國動畫衰落。
而日本漫畫之神手冢治蟲曾經談及他跟中國情緣時說到,在1943年,手冢治蟲看了萬氏兄弟的美術長片《鐵扇公主》后,從而影響他走上動畫的創作之路,并啟發他后來產生關于創作成年人動畫的想法!
由此可見,中國動畫當時還是很厲害的!
趙燦現在在挖內地的墻角,雖然有些不厚道,但是最終的目的還是好的,是為了繼續發展中國動畫,再過一些年,內地的環境很惡劣,優秀的人才沒有用武之地,實在是可惜了……
這天上午,趙燦來到《漫畫周刊》,見一見這個年代最優秀的一批中國漫畫師,陳子多、林檎、潘醉生、葉淺予、張正宇、丁聰……
趙燦跟他們打過招呼之后,然后來到會議室。
接著趙燦說道:“你們都是當下非常優秀的漫畫師,我相信你們今后能夠創作出非常杰出的作品。雖然我不是專業的漫畫師,但我也是漫畫愛好者,對漫畫也有一些獨到的看法。我認為,我們的漫畫還是比較傳統,還需要進行改進……”
頓了頓,趙燦說道:“不知你們是否知道日本漫畫大師手冢治蟲?手冢治蟲賦予漫畫以新的含義。他吸收傳統藝術特色,并嘗試將各種能給人以深刻印象的繪畫技巧運用于漫畫創作中。他將變焦、廣角、俯視等多種電影的表現手法融入漫畫,使漫畫有了電影般的動感。由此奠定了日本漫畫的敘述方式,創立了日本漫畫意識形態,極大的擴張了新漫畫的表現力!”
“只要是先進的東西,我們都應該學習,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再融合自己的文化藝術。俗話說的好,‘師夷長技以制夷’,我們想要打敗日本漫畫,學習一下對方的先進東西又有何妨?”
眾人聞言,雖然有些不服氣,但還是點點頭。
趙燦卻知道,日本漫畫的風格是非常受人喜歡的,哪怕是為了打進日本漫畫市場,趙燦覺得香港漫畫也有必要吸取對方好的一面。
過了一會兒,趙燦想到了什么,又開口道:“一本漫畫如果是一個人創作,那么速度肯定會非常慢。可如果將漫畫分工成流水作業,每個步驟均由不同的專人處理,那么,速度想必能夠大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