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輝從美國回到了香港,滿載而歸,拿回來了數十份合約。黃河實業滿負荷生產,都遠遠滿足不了。
因而,杜輝一回來就立即在香港多家報紙上發布招工廣告。
杜輝計劃招一萬工人,因為他對塑料瓶和易拉罐的前景極其看好,十分篤定各大飲料公司都加大訂單量。
“我覺得還可以招更多人!”趙燦笑道,“pvc日豐管的銷量也會大幅度增長。另外,塑料瓶和易拉罐的增長速度恐怖會超出我們的想象!這樣吧,再招兩萬人!”
趙燦其實知道塑料瓶和易拉罐有著怎樣巨大的前景,一年售出幾十億個塑料瓶或易拉罐,那絕對是沒有多大難度的。
當前,飲料瓶的主流材料是玻璃,但玻璃的生產成本高,一個玻璃瓶的價格大概要兩美分之多,而且易碎,不利于運輸和保存。可是塑料瓶就不同了,1美分2個塑料瓶,這比玻璃便宜太多了,飲料公司為了節省成本,哪有不大規模采用的道理?
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一開始只是試水,訂單量不高,但是一旦塑料瓶飲料能夠被消費者接受。趙燦敢斷定,每個月的訂單量將會以億計。
到時候,如果黃河實業公司的產能不給力,恐怕可口可樂公司、百事可樂等飲料公司聯合要求黃河實業公司放開授權,將一部分訂單交給其他工廠。
杜輝覺得趙燦說的有道理,于是點頭認同道:“嗯,那我們就再招兩萬名工人!”
趙燦忽然想到什么,開口道:“對了,建議可口可樂、百事可樂、百威啤酒等公司在香港設立工廠,這樣一來,我們可以降低一部分運輸成本!對于他們而言,其實也是百利而無一害。香港作為亞洲貿易中心、航運中心,極其方面他們將生產好的飲料運到世界各地。”
杜輝道:“嗯,我稍后跟他們聯系一下,看他們是否有這個意向。”
趙燦笑道:“如果有,那么不妨跟他們談談,大家合資辦廠,進而在東南亞地區實現生產、配送、推廣和銷售可口可樂。”
可口可樂公司跟裝瓶合作伙伴創建合資公司的事例非常多,趙燦覺得,以黃河實業的實力和發展潛力,可口可樂公司還是很樂意合作。況且,黃河實業的母公司是趙氏集團。
再者,可口可樂的競爭對手很多,且在東南亞地區,可口可樂沒有多大的影響力。可口可樂公司如果想要開拓東南亞市場,那么借助趙氏集團的力量,無疑是一個很不錯的辦法。
但是趙氏集團憑什么要將自己的資源給可口可樂使用呢?因而,雙方合資辦廠則成為了雙贏的選擇。
“好的,老板!”
杜輝知道自己這邊的優勢,對合資辦廠有幾分信心。幾分鐘過后,他一回到辦公室,便通過遠洋電話聯系可口可樂公司。
對方聽完后,沉思了片刻。
“可口可樂公司可以與黃河實業在香港合資辦廠,但是這家公司只能在東南亞地區銷售可口可樂,不能超出這個區域。”可口可樂公司總裁沉聲道。
“沒問題,但是我們黃河實業公司要占股65%!”
“噢,Mr·杜,你們太貪婪了,頂多兩家各占一半!”
“伍德拉夫先生,可口可樂只需提供技術和部分資金,開拓市場主要是由我們公司來進行,可口可樂公司可以坐享其成。因此我覺得我們公司理當占據65%的股份!”杜輝頓了頓,威脅道,“如果可口可樂不能接受這個先決條件的話,那么我只能說很遺憾,我們只能去找百事可樂公司商量,看他們是否對此感興趣……”
這話一出,可口可樂公司總裁立馬慫了。
于是沒多久,黃河可口可樂公司應運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