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食五谷,有后天濁氣,這是多少玄門異士想盡辦法也祛不盡的東西,她卻有法子對付。可是千歲說得輕描淡寫,燕三郎初涉修行,也不知道這里頭蘊藏了多少本事。
“不過隨著你今后道行精進,人類普通飲食已經不能滿足,你要另想辦法。”她重點強調一句,“尤其你練的是《飼龍訣》,不僅養自己,還要連身體當中的那條小蟲一起養。”
燕三郎掰著手指算了半天,眉頭一直沒能展開。
從前養自己就很難了,好不容易有點橫財,結果又多了一個嬌氣的千歲大人要供養。到現在,他要養活兩人不說,身體當中還多出一張饑餓的嘴。
唉,真是越有錢就越缺錢。從前那種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千歲調侃的“小蟲”,指的當然就是《飼龍訣》里的“龍”。
人間修行法門千千萬,不過萬變不離其宗,都是開避小腹中的丹田為氣海,引真力貫通百脈,內練肺腑、外練筋膜直至水到渠成。
《飼龍訣》卻不是這樣。
它偏要反其道行之,從經脈練起。人體有十二正經,燕三郎每貫通一條經脈,都會在其中養出一股真力,《飼龍訣》稱為“養小龍”。
當然這時的“龍”還特別短小,充其量也就是一條初生蚯蚓,因為弱小所以聽話。每條經脈都像一條小溪,里面單獨養一條小龍不成問題,地方夠大。
在這個階段,燕三郎只要勤奮刻苦地挖通經脈,養活小龍就行了。
從這時起,真力化成的小龍會越來越活潑,越來越強大,這與燕三郎的道行進步緊密相關。
直到這一步,都沒有什么風險可言。
可是隨著十二正經逐步打通,小龍也跟著長大。淺水已經養不下大魚,何況是龍?
當燕三郎完成十二正經的周天大循環,真力可以毫無阻攔地奔行在經絡當中時,小龍就會露出好斗的本來面目,瘋狂互相殘殺,以爭奪更大的地盤和來自主人的更多營養、更好資源。
留給燕三郎的考驗,才真正到來。
事實上,往屆《飼龍訣》的修行者幾無例外,都敗在這里。身體當中有十幾股性情暴躁的真力,無時不刻都想著吞噬對方、壯大己身,這對誰來說都是重大考驗。
要知道,這種修行方式是以身體為器皿,以真力為蠱來行侵吞壯大之術。可是對異士來說,控制一股真力都可能有玩兒脫的風險,何況是十幾頭小怪物同時造反?那等若是無時不刻都面對著走火入魔的風險。
再者,這些真力凝成的小龍,脾氣也和現實里的蠱蟲同樣暴躁。原本好歹在各自的領地稱王,是終日不得見的街坊。等到十二經脈都貫通以后,它們一照面就是打生打死,再沒二話。人體可不比器皿,再強大的異士,經絡、臟腑也相對脆弱,小龍的這種無差別兇狠廝斗對人體產生巨大的破壞性,輕則傷殘、瘋癲,重則致死。
所以,修行者要把有限的精力都放在嚴格控制它們廝斗的規模上,以保證不對己身造成重大折損。
等到十二正經的真力互相廝殺完畢,燕三郎還得繼續去打通奇經八脈。那里雖然不再產生新龍,卻還會有全新的考驗等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