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三郎得到這個消息時,長長舒了一口氣,幾乎是和千歲異口同聲:“終于來了。”
從黃鶴那里聽到夕眠沼澤疫疾蔓延到千食國時,他們就推斷千食國的難民很可能往外遷移。如是梁國、攏沙界這樣的大勢力,自有一套應對危機的機制,也有手段平息災民的恐慌。千食國太小,多年舉政無力,疫發后應對失措,地方豪門趁機舉族遷移的可能性很大。
豪門一旦舉步,平民立刻就會跟上。在亂世之中,豪族的武裝比起千食這種小國的軍隊也不遑多讓,平民跟著遷徙,安全系數大增。
“自古以來,人口的自發大遷移通常在兩種情況下發生:天災,戰禍。”千歲給燕三郎科普時就已經說過,“我記得你在云城的塾堂學過一課,還記得千食國何時立國么?”
燕三郎記性很好,想了想即答:“一甲子之前?”
“正確。”對千歲來說,這是她沉眠之后才新出現的小國,“千食國立國時間尚短,底蘊不厚,人們對它不會有多少感情。如今夕眠大沼澤突發疫疾,千食國的豪族正好借機離開。”
逃難隊伍進入句遙地界以后,大隊人馬會不斷分化、離開,因此抵達這里的人員已經比入境時要少一些。然而春明城對比他們路線上其他城池,優勢非常明顯,因此千食人選擇它落腳的可能性不小。
這里離邊境不遠,但景致優美,氣氛祥和,貿易自由度高。當初燕三郎為了什么而留下,現在這群人很可能也為了相同的理由而留下。這同樣也會是句遙國君的意思,畢竟春明城原本的基礎很好,人口眾多,有接納外客的本錢。
那么接下來,就是這些遠客的安置問題了。
春明城的署衙也很聰明,分別在城外五個方位選取村鎮加以改造,將千食國難民分流過去。論其原因,首先村鎮都建在適宜人居的地方,就近有水源、柴禾和其他生產資料,只要加以擴建,短時間內還是可以安置難民的。
其次,這么多外鄉人同時擠入,對春明城來說是巨大的不安定因素,很可能沖擊原有的經濟、生活和安全秩序。將他們暫且安置在城外,可以最大程度避免這種麻煩,爭取緩沖時間。
湖對岸一下子熱鬧起來,千歲趴在燕三郎后背上不滿道:“吵死了!”
其實這湖很大,幾百丈開外的聲音常人聽不見,可誰讓她耳力太過靈敏呢?她還能聽見夫妻吵架,以及小孩嬉戲、哭鬧和打架的聲音呢。
她最討厭小孩子了!
誰能還她一個安靜祥和的春深堂?
白貓耳朵都耷拉下來,燕三郎輕輕撓著她的下巴以示安撫,一邊盤算道:“外來人都住下兩天了,再有個三、五天就差不多了。”
這段時間里,春明城上至酒樓下至食肆,上到精舍下到驛館,全部爆滿。
來到春明城的,不僅僅是難民,還有原本居于千食國內的大量商人、富紳,以及重量級的名門望族。他們在家鄉都是講究慣了的,一路上風塵仆仆,衣食住行不得已自降幾個等級,好不容易來到春明城,自然想要舒舒服服地安頓、休整,絕不會住到城外的避難所,跟一幫子流民為伍。
原本靜如平潭的春明城,突然被外來涌入的幾萬人攪得春水不寧,仿佛衍生出烈火烹油式的繁榮。
物價突然間漲了。
黃大哭訴,去肉鋪子發現豬肉價格漲了三成!
甚至燕三郎還在街上看見,米鋪子直接被搬空、關門,外頭還有許多人在問何時可以補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