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念頭才掠過腦海,燕三郎立刻不動聲色將它掐滅。千歲是他的底牌,萬不得已才會動用,自己一定不能養成倚仗她的習慣。
前方的路越走越窄,很快就免不了要和褐軍同道而行。一個外人出現在這里太顯眼,他只得找了個角落換上褐軍軍衣,這才繼續策馬奔行。
一個小兵孤身上路,即便他戴上頭盔也是引人注目。一路上,他被軍官喝停兩次,也出示了兩次腰牌才蒙混過關。
多虧賀小鳶準備的道具齊全。
過不多時,同路的褐軍越來越多,燕三郎當知前方就是戰場了。這時他也不敢再大喇喇騎馬前行,只在山坳放掉馬匹。
行至此處已入山區,到處都是起伏的丘陵。褐軍在小路上蜿蜒前進,緊張的氣氛越發顯現。燕三郎為行動自由起見并不與他們同行,只是展開身法,沿山脊往前奔去。
這一路都不好走,山勢越來越險,峰尖越來越陡。燕三郎更覺出自己所爬的位置越來越高。
再走小半刻鐘,視野突然開闊。
前方沒有路了,燕三郎足下一頓,兩塊小石頭被他踢動,咕嚕嚕滾下懸崖,百丈之后才著地。
下方一片低谷,密密麻麻全是人,燕三郎踢下去的山石并沒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因為,他們正在鏖戰不休。
激戰方酣的兩方人馬,其中一方自然就是褐軍了,另一方旌甲鮮明,肩帶赤紅,從上往下俯瞰,尤其搶眼。
“鎮北軍!”燕三郎不由得脫口低呼。
他終于找到了鎮北軍!
這回總該是真的了罷。“鎮北侯了得。”
韓昭明明被困城中,卻還能指揮鎮北軍縱橫來去,將褐軍耍弄得團團轉。都說兵不厭詐,但燕三郎實是好奇,那支假鎮北軍的裝備到底從哪里弄來,這是整個把戲的點睛之筆。
千歲嗤了一聲:“再了得,鎮北軍不還是被攔截下來?瞧瞧這里的地形,在我看來,褐軍的運氣才真正叫作好呢。”
燕三郎也能看出,鎮北軍使出聲東擊西之計,放出兩波誘餌,本就為了空降青苓城,直接給這場戰爭一錘定音。誰曾想計策被褐軍識破,茅定勝派人迎戰東北側,一下就將鎮北軍截住了。
雖然補救措施倉促,趕赴這里攔截的褐軍數量遠遠少于鎮北軍,也遠比不上人家精銳,可是拖住一時還是可以辦到的。
更何況千歲說得沒錯,這里的地形實是對褐軍有利。
山谷西側就是一片千仞峭壁,入口最多就是二十丈寬(六十米)。褐軍想來是邊打邊退,一直退到了這里。鎮北軍沒有赴天險如履平地的能力,只得強攻隘口。
這口子說小不小,說大也當真不大,鎮北軍里面暗藏異士,前線時常閃過神通的光芒,每次出現都能收割一大波褐兵的性命。
可是褐軍此刻依舊能頑強守住隘口不被攻陷,還要歸功于這片山地。現在峭壁上站滿了褐兵,都在努力往下推搡火石。
這山也是古怪得緊,不長多少林木,可是到處都袒著大大小小的石球,那都是天然風化所致,從遠處看去,滿山都是石卵。
褐軍發現撬動它們不難,于是將它潑上火油,直接推落山下,砸擊鎮北軍,這才堪堪攔住人家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