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只是賀小鳶收到的情報之一。鳥群往盛邑空投情報前后,她接到的消息如雪片一般,有些難免看過就疏漏了,卻沒料到燕三郎好記性,這時突然提起孫家,賀小鳶立刻反應過來。
孫府連生意周轉的錢都卷走了,不可能不跑路啊。可是這都后半夜了,孫家卻沒來烏家堡。
為什么?
半路上出事的概率很小,那么就只有一個解釋了:
他們去了別的地方。
也即是說,撤離盛邑的權貴不止這幾批人,他們的會合地點也不僅止是一個烏家堡而已!
這個推測很合理,畢竟人馬分散作幾路,被攆上的風險也相應降低。
那么麻煩來了:衛王在哪一路?
如果他不在烏家堡,而是藏在其他會合地點呢?
得燕三郎提醒,賀小鳶頓覺棘手,但她咬了咬唇:“衛王藏在這里的可能性很大。”
“為何?”他遺漏了什么?
“直覺。”
“……”
賀小鳶聳了聳肩:“再說,我運氣向來不差。”
燕三郎無語,只得道:“只怕鎮北軍也會跟錯。”
衛王把撤離的權貴分作幾路,加大了鎮北軍追蹤難度。所以他們如果不把準確消息傳回去,恐怕是等不來后援了。
井邊站著兩個衛兵,又有個小廝專門打水。
井水還沒打上來,等候取水的隊伍就已經排出七、八人,燕三郎和賀小鳶走到這里就噤了聲。
小廝提起水桶,往眾人碗里倒水。
輪到燕三郎了,他一口飲盡,又取了一只羊皮水囊出來:“麻煩你了。”
這水囊的口子太小,用水桶哪灌得進去?燕三郎好意道:”我自己來罷。“低頭就要把水囊浸入桶里。
兩個衛兵連連喝止:“住手,你干什么!”
“灌水啊。”少年一臉不明所以,“一碗不夠喝啊,兵爺。”
“退開,不許靠近井桶!”
燕三郎只得悻悻退開,但心里明白,這是防止有人在桶里下毒。防備這樣細致,烏石堡里有高人哪。
他又喝了一碗水,緊接著就聽見一個尖利的聲音,像公雞被捏住嗓子。
“打桶水來。”
這種聲線有別于正常男子,一聽就知道是宮里的太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