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河灘拐角處轉出七、八騎,濺石趟水,往這里奔來。
燕三郎瞇起了眼。
憑他目力,輕易就能看見領頭一騎正是顏燾!
這人原本帶了五個手下出門,到這兒變成了七個,還多出兩個,看衣甲并非顏燾手下,大概是帶路進來的哨兵。
看來端方的計劃至少完成了一半,的確趕在顏燾之前就預先埋伏篦山,也算準了獵物的前進路線。
問題在于,他能不能偷襲成功?
燕三郎也因此按下了轉身離開的念頭,打算再觀望一段。
山路比不得官道平坦,常見地面散落著大小石塊,就算顏燾心里焦急也不敢策騎飛奔,只怕馬失前蹄就得不償失。
饒是如此,這一行人也迅速接近了河谷。
就是現在,燕三郎無聲道。顏燾已經踏入端方的埋伏圈,后者要動手必定就趁現在。
果然,他正對的河谷半坡上嗖嗖幾聲輕響,箭如雨下!
這一下猝不及防,顏燾下意識鼓蕩真力,將射向自己的飛矢盡都格擋,但身后四人中箭,有兩個應聲而倒。
山路離半坡也就是十余丈遠。這般近距離射擊,防不勝防。
顏燾等人已經奔過大半路程,一直風平浪靜,并且這條路早被官兵把持,誰也沒料到快進鐵扇谷時突然遇襲。
這幫鐸人真是膽大包天!
燕三郎卻挑了挑眉:“這么多?”
他方才望見對面半坡上只有幾個影子晃動,可是射出來的箭矢足有七、八百之多!
一人最多射出兩箭,那么對面山坡上實際有多少人潛伏?
從發箭數量看,至少也有數百吧?
顯然顏燾也是這樣想的,他并不戀戰,也不向山坡沖鋒,只是厲喝一聲,命令手下跟隨自己加緊前進。
只要沖破眼前的埋伏,再往前十里就是鐵扇谷,就是官兵駐扎的大營!
于是山坡上緊接著又是第二輪攢射。
最后一支箭才剛剛射出,山坡上就有人潮沖下,直撲顏燾!
“哇嗚。”千歲驚嘆出聲,“竟有這么多人?”
燕三郎又推翻了先前的看法,山坡上沖下來的何止數百?這么黑壓壓一大片,千余人都有了!
怪哉,這么多人藏在半坡,怎么能逃過他和千歲的觀察?
這千余人服色各不相同,顯然不是官軍,但手中都拿著明晃晃的武器,從大刀到勾戟。燕三郎只瞟一眼就能確定,這批武器質量很不錯吶。
奔在最前面幾人都蒙著臉,身法靈動,燕三郎從衣裳上認出了端方。這人棄自己的趁手長劍不用,反握一把鬼頭大刀,從半坡上一躍而下,照準顏燾腦門兒就劈!
這一下出手大開大闔、虎虎生風,誰能將他和平易近人、溫吞文雅的端長老聯系在一起?
顏燾不愧是征戰沙場的主帥,臨危不亂,舉長矛蕩開了他的大刀。
不過這會兒,敵人也都飛撲而至,與童淵人短兵相接。
千余人伏擊六騎,這幾乎沒什么懸念。縱然對方的身手一般,并非訓練有素的精兵,可是許多人手里舉著鉤爪,照準童淵人的戰馬就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