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午,李開良求見。
見到這名得力手下,燕三郎也是精神一振:“坐。”
盛邑每天都有無數大小事件發生,他一睡半年,已經落下不少功課要補。
李開良的臉色異常凝重,先交代這半年來他代燕三郎打理的產業進展。“兩個好消息,一個壞消息。”
燕三郎想也不想即道:“好消息先說罷。”
第一個好消息就是燕子塔順利竣工。
燕三郎昨晚出門吃飯,路上就看見了夜色中的燕子塔。
這塔原先毀于司文睿襲擊衛天子。蕭宓誅司文睿之后,就將重修燕子塔的工程交予燕三郎。
一眨眼,時間就過去了兩年多,燕子塔也在他沉睡期間修繕完畢。
重修過后的燕子塔共有七層,高度達到驚人的二十一丈,幾乎是從前的兩倍。它本身又建在半坡上,其莊嚴、恢宏、華貴,令每一個外來客都深感震撼。
入夜之后,燕子塔高大的身影仍然隱在黑暗之中,但每一層檐下都會點起風燈,映著彩雕華匾,宛如瓊閣。這已經成為盛邑最受歡迎的新景之一。
而對燕三郎和李開良來說,燕子塔的順利落成,標志著他們手中的隊伍已經有接下并且完成復雜工程的能力。
“好極。”燕三郎不吝于贊美,然后親手給李開良倒了一盞熱茶。
他從桃源返回盛邑之后,燕子塔工程就有了更強大的助力——得勝王的手下白誠煥專精工程建造,從設計到造價、施工監制都是行家里手。更難得這人還精通風水相術,從前得勝王在都城的府邸、在戰場后的駐營,都由他設計督造。
他也是跟隨燕三郎出桃源的十九人之一——燕三郎從霍東進那里聽說他的能力之后就心動不已,著力游說,終于勸動他出山。
白誠煥果然沒讓他失望,抵達盛邑之后就著手改良設計、提升進度,使得燕子塔這個精細工程的完工比預期還要提早四個月。
“第二個好消息,是流經鳳崍山區的大運河在五個月前打通了最后十里,至此算是全線開通。”李開良緊接著道,“它已經改名為鳳崍運河,北接青沙江,南入鳳巢湖。水體打通之后,北貨即可南運。要不是因為天災,航道本來日漸繁忙,都是嗅覺靈敏的商人來掘第一桶金。”
青沙江也是瀾江的支流。
燕三郎知道,這條大運河的打通來之不易。強行開鑿運河也算是前衛王的暴政之一,致國沸民怨,最后引發了動搖其統治的鳳崍山起義。蕭宓當上國君之后繼續挖鑿,在朝野都遇到很大阻力,許多老臣都勸他汲取兄長教訓。
彼時衛國剛剛結束戰爭,國庫吃緊,“開挖運河”這幾個字本身又是禁忌,提多了都讓人不悅,真地繼續干下去,重新激起民怨怎么辦?
可是蕭宓表現出少年君王的魄力,力排眾議,堅持到底,這過程中當然也不是一帆風順,前后擺平了很多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