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烈也知道自己壽元將盡,又怕兩個族兄弟搶走顏同奕未來的王位,這時就努力示好攏沙宗,希望這個強大的宗門能鼎力支持自己的兒子。
燕三郎聽到這個消息時,就知道宣國有大麻煩了。
要知道,在顏梟、顏烈叔侄兩人的有意引導之下,童淵人與攏沙宗人之間的矛盾漸深。童淵人在宣國強大之后,迫不及待想將攏沙宗勢力從本國驅逐出去。否則當年攏沙宗也不會特地派出端方,力爭保住龍牙書院院長之位仍為攏沙宗所有。
這種情況下,顏烈突然倒向攏沙宗,對人家的要求來者不拒,其他童淵人會怎么想?
——自是以叛徒視之。
顏氏兩名親王稍事煽動,童淵內部就易致分裂。
了解以上這些,燕三郎聽見金羽今日的報告,立刻就明白了其中糾葛。顏霜的手下怕是見死不救,陷魯將軍于敵手,以求進一步削弱顏烈的勢力。
千歲又笑道:“童淵族這么內斗下去,倒是便宜了鐸人。”后者在宣國西部自立為“西鐸”,打著復興鐸族的旗號反抗童淵統治,原本只是星星之火,童淵人用點力氣就能吹熄。
哪知道端木景和端方聯手一套組合拳打下去,宣王和柱國顏燾都死了,顏烈自身又負慢性毒傷,童淵族頓時內亂,再也無力平叛。
這兩年來,西鐸國漸漸站穩腳跟,辦得有聲有色,又向宣國東部擴進。
東部的地形與西部山區截然不同,以平原為主,有利于童淵騎兵縱橫往來。但童淵人還是節節敗退,只能說明其內耗十分嚴重,以至于原本剽悍軍隊都沒有了戰斗力。
“等顏烈身亡,整個宣國怕不得四分五裂了。”千歲下了個結語,燕三郎也深表贊同。
“就是不知小王儲下場如何。”千歲悠悠道,“早知今日,吳漱玉當年大概鐵了心也會將他帶去桃源。”
“有錢難買早知道。”燕三郎也有結唏噓,“顏梟剛撒手時,宣國何等強大,連衛國都爭著跟它結盟,以示睦鄰友好。前后才多少年?這就要分崩離析了。”
“”顏家后人不成哪。”看別人家的熱鬧,千歲從來不嫌事大,“一代不如一代。”
“也不能這么說。”燕三郎搖頭,“顏梟時期就埋下了禍根,即是攏沙宗插手王廷事務太多。顏烈秉承他遺志,也想將攏沙宗勢力趕出宣國。這人還是有些才干,缺點就是和顏梟一樣。”
貓兒等他半天,不見他再說,只得追問:“哪樣?”
“活太短、死太早。”
形象了。千歲笑道:“我看顏烈是毒傷侵腦,糊涂了。現在再去拉攏攏沙宗,怕是收效甚微。”
“前宣王顏同燁是攏沙宗宗主的曾孫,血緣關系濃厚。這也是攏沙宗從前鼎力支持宣國的重要理由。”燕三郎條分縷析,“顏同燁已死,攏沙宗對待宣國也不會再有特別之處。但它在宣國的利益很大,派駐的人手眾多,也不會輕易放棄。顏烈正是看明白這一點,才多少寄希望于攏沙宗。不過我想,他多少會留些后手給兒子。”
貓兒伸了個懶腰:“說起來,端方近年來在攏沙宗混得風生水起呀。”
端方回到攏沙宗,就被提作韻秀峰的峰長。
這事兒說起來玄妙,他是被派去爭取龍牙書院的山長歸屬,結果遇上宣國變故,不僅山長之位仍歸攏沙宗指派,顏烈也因為宣王和親弟弟之死而對西鐸大力宣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