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歲嘆道:“端方也不好對付啊。”
“一線生機,他必然全力以赴,因此找端方或者找我都有可能。”燕三郎笑了,“不過么,我們又要離開,他要是往這里來,好像又會撲空。”
“得勝王關注此事,大概也是為了自己孫子。”
燕三郎點了點頭。
可憐天下父母心。
……
無職無銜的清樂伯悄然離城,這個消息沒有多少人知道。
整個盛邑乃至整個衛國,都在圍觀一場大戲:
糧價爭戰。
常平倉定價二十文的官糧又持續售賣了十五天。
這是表面平靜,實則暗地里波濤洶涌的半個月。
糧商先前被飛流直下的糧價打得落花流水,光是盛邑就有三百多家糧號直接倒閉,業內哀鴻一片。
從常平倉放每斗六十五文的糧到現在,已經過去了一百多天。許多商人那時候就大舉借債抄底,利錢很高,這幾個月下來越虧越多,那一頭債務又越滾越高,兩座大山一起壓下,不知把多少人直接壓斷了氣。
好在平復了半個月后,實力最雄厚的各大糧商也漸漸穩住情緒,定睛一看,沒有再降價的趨勢,再說二十文的價格在洪水過后也是實打實的地板價,先前不過十五文,再跌還能跌到哪里去?
像莊家這樣的大糧商,終于又鼓起勇氣繼續投錢。
護國公府名下的產業,也有兩家糧行。掌柜按捺不住,來找打理一切的護國公夫人賀小鳶請示,言此時是大好機會,趁著低價偷偷買入一些待漲,并不引人注目。
賀小鳶想了想:“你可認得燕記的李開良?”
“自是認得,李開良隨著清樂伯,聲名鵲起。”兩大掌柜都道,“護國公府與清樂伯交好,我們與李開良還有生意上的往來哩。”
賀小鳶笑道:“那好,你們去找李開良,就說我問他購不購糧。他要是買,你們就跟;他要是不買,你們也別動這念頭了。”
兩人聽了,依言行事。
結果李開良的回復是:燕記不參加。
常平倉的官糧終于又被買光了。
但是這一回,參與購糧的主力不僅是二道販子,還有廣大平民。
百姓在觀望了這段時間后,一來是米缸又空了,二來是想明白了:此值非常時期,糧價一度都漲上百文了,如今居然跌回二十文,一個多月前買一斗米的價格,現在能買五斗,還奢望啥?
做人要知足,買買買!
這回常平倉像是用盡最后一分力,其后一個月都沒再開倉。
民間騷動,王廷上也不消停,臣子質問常平倉庫存,教倉守官員好生為難。經過蕭宓上一輪整頓敲打、殺雞儆猴,現在糧官們守口如瓶,對誰也不敢泄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