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軍當中,夷陵道的鄉兵和千渡城的守軍已經返回原籍,烏瑞隨劉憐玉去往青云宗復命;能走到山下的,除了青云宗本身的三百弟子,只有燕三郎帶來的兩千人馬。
現在這兩千人暫時憩在山下的縣城。
這支隊伍是那高個細眼的漢子帶來的,其名為施恩光。
燕三郎在衛國無官無銜,散人一個,手下有商會、商隊,但就是沒有軍隊。這支隊伍自然也不是他的,而是桃源暫時借給他調配的人手。
送顏同奕回桃源時,燕三郎就“挾恩”向得勝王提了一個要求:
今后或有借兵請求,望得勝王屆時能允。
得回孫兒的得勝王毫不猶豫地答應了。那個時候莫說只是借兵,就是把桃源守護者的位置讓出來,得勝王都甘之如飴。
其實首銅山離青云山真不遠,說起來兩大山脈還是同一發端,甚至望桑湖的水也能順著溪河再流去首銅山中。桃源向世間開放之后,尤其得勝王修路通往外界,就有商人在這兩地來回走動。
能通商,自然也能行軍。
燕三郎前些日子放出紅隼,就是向得勝王借兵。后者接訊,也就指派施恩光領兩千騎兵,飛速來援。
不是他吝嗇人手,而是燕三郎就要求這么多。畢竟是長途馳援,機動性的輕騎兵最好,另外人數太多則后勤不好打理,這兩千來號人在馬背上負著干糧就往西走,前后才幾天功夫,困難都可以克服。
這一路上遇到的最大問題,也就是軍隊的入境報批。這么兵甲鮮明的一只隊伍,青云宗邊境怎么能放行?
不過燕三郎早就打聽過了,青云宗東境邊防比起西邊、北邊要松懈很多。桃源沒有開放之前,那里就是十萬大山,除了野獸和獵戶,誰也不會從那里翻過來。
而桃源開放之后,就有商人開始往來桃源和青云山兩地。這里有個小秘密——為避路稅,他們很快就鉆營出一條野生小路,可以憑其避過邊防哨站。
施恩光今次帶隊,就是走上這條小路,才繞了個彎、避過邊關進入青云境內。其后基本走的都是山路,并未和正經城池有交集。
這也是燕三郎選擇紅童子嶺作為誘進鐸人之地的原因。這種山區地廣人稀,也方便桃源軍的行動。
帶隊的施恩光是從前陪著得勝王轉戰南北,最后兵敗毒龍山的鐵桿追隨者,與金羽、左遷等人熟識,只不過沒有出來闖蕩的心思,而選擇留守桃源。
這支兩千人的隊伍留在縣城休息補給時,燕三郎也把左遷等人留了下來,與施恩光敘舊。
左遷多少有些不放心:“少爺不要我們跟上山么?”
燕三郎沖他露出個笑容,寬慰道:“不用,人少更好。”
他們才多少人,青云山上有多少人?就算左遷這幾人陪他上山,也不能改變時局。
左遷也想得開,既然少爺不需他們陪護,他轉頭就把著施恩光的臂膀:“走,喝酒去!”
兩三年沒見面了,老友敘舊怎少得了酒?
¥¥¥¥¥
顏府書房。
顏慶放下手中信紙,滿臉凝重。
他的得力干將烏瑞傳來飛訊,鐸人將劉憐玉、徐陵光的隊伍困在夷陵道,原本可以圍而滅之,哪知半路上殺出一支隊伍,不僅救起青云眾,還截斷了夷陵道,令鐸人前進無路。
這支隊伍里出現了宣國太傅鐵師寧,但首領卻是衛國來的少年燕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