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飛沉與姜承宣一起練劍,他學劍法刀法,雖每日大進,但亦需時日方可有點火候。
如此過去一年,姜承宣不再授劍,而李飛沉則自己練刀,刀乃大殺之兵,如不殺敵,只得了要領,想要精進卻極難。
晉門之中,十八般武器武器俱全,然人人以劍為主,其余之兵倒成了擺設。
李飛沉便一一的使用,雖然沒有到江湖中去看他人如何使用,但是也需先知道這兵器的利弊。
十余年前,李飛沉見過使刀名家與使鞭的高手和姜承宣打。
雖然一死一傷,但是這二人絕對不是浪得虛名,而只是遇到了姜承宣而已
姜承宣能勝二人,一是自身武藝高強,二人才不敵。二是姜承宣知敵招式,二人才落敗。
如此看來,知敵知兵也是一種實力,只有這般對敵時也不會無腦兒沖,然后落了個身死傷殘的。
一通兵器耍過,李飛沉還是覺得刀用的順手,即使自己練了十年劍,但亦沒有使刀自然。
每日間李飛沉都在練刀。
一把刀,如風,無影。
隨身而動,一刀尋敵要害,一刀斷敵生路,再一刀時,敵以倒地不起。
此三刀,只是最簡對敵之法,一般扛過三刀之人,天下間也是一方俠士,一方名宿。
如此也是李飛沉可以報仇的時候了。
只要打敗他們,再敗晉金砂,最后殺姜承宣,李飛沉覺得自己一生所求夠了。
雖然李飛沉這般的想,但天下之大,江湖之深,兒女情長,尤其是一個什么也沒有經歷之人所能夠決定的。
路,還很長,李飛沉要走的路更長。
一日,李飛沉練完刀,坐在演武場休息,姜承宣命人來喚李飛沉。
李飛沉跟著來喚之人來到晉門大堂,看到姜承宣坐在上首,也沒有行禮,只是開口問道:“喚我何事?”
“你練刀亦有數月,雖已入深秋,但便下山去吧,從此在江湖中走出一條自己的路來。”
“好,再見時,便是我取你性命之時。”
李飛沉說完,頭也不回只想著下山,似乎不打算在這里待一刻。
“山門入口刀架上之刀乃是少有的好刀,是你師叔所贈,拿著去吧,讓這把刀有一個自己的名字,在江湖中留下故事。”
姜承宣沒有再多說什么,而李飛沉也沒有詢問。
只身一人,便是往山門的位置而去。
一把好刀,練刀的人都會喜歡,現在,李飛沉需有一把自己的刀。
所以他只去取刀下山,至于隨身行囊,倒是成了累贅,不帶也罷。
山門,乃是晉門進出的唯一門庭。
在其外乃是下山之路,其內則是晉門!天下人趨之若鶩的地方,但姜承宣只收六人,再沒有收弟子的意思,所以倒是讓這里冷清了許多。
不過,已經下山的師兄們隨著時間會回到晉門,能夠回來的,那么都是一方英雄,從此晉門收徒,也將會更多,偌大晉門也將會更加的繁盛。
李飛沉看到寶刀,入手略沉,抽刀看時,寒芒奪目,李飛沉暗道一聲好刀,然后背刀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