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桃樹進城后,先是去那處城門不遠處的一個包子攤,吃了屜小籠包,喝了碗糊糊湯,鋪子不大,不過生意很好。
一家五口,一對中年夫婦加上上了年紀,身體還很健碩的老爹老娘,再就是一個五六歲的孩子,忙活著自家的生意。
司馬桃樹是常客了,那位包子鋪的老爺子,也喜歡抽旱煙,這會坐在門口,看見了司馬桃樹,笑容和藹站起身,說了句小道長好久沒來了。
司馬桃樹笑著揀了張扎凳,坐在一張方桌邊,就在門口邊上,吞云吐霧的老爺子年輕時,讀過一些書,所以頗能聊上點什么,用老爺子的話,他還有點見識。
老爺子也是坐了一張扎凳,背靠在門框,在司馬桃樹吃著熱騰騰的小籠包,喝著香軟軟的糊糊湯時,老爺子便和司馬桃樹聊上了,老爺子很是感慨,年前還是曹國人,年后就是大玄的子民了。
不過,真好。
曹國那會,日子很不好過,雖然沒什么戰亂,可牽牛城里,地痞流氓滿地走,他們這些小老百姓,那叫一個難,韓家也不管,聽說這城里的那些個有頭有臉,欺軟怕硬的東西都孝敬夠了。
這會好了,大玄的鐵騎一進城,日子突然太平了起來,他沒想到的是,那些個地痞流氓,大玄都給收拾了。這還不說,每家每戶,大玄的那位剛來沒多久的郡守老爺,都給登記造冊,以后有什么困難委屈,不平事,都可以去那郡守府,要郡守老爺給咱當家作主,評評理。
老爺子頗有些得意,小富即安,兒孫繞膝,守著一份包子攤的生意,日子越過越有奔頭。
司馬桃樹聽著老人的絮絮叨叨,吃著也不停點著頭,臉上一直掛著笑意。
老人便越發高興,小道長是個脾氣極好的,要說怎么認識的小道長,那還是這位小道長跑到這包子攤,賣符的時候。
那段日子,他正煩心呢,自家小孫子天天哭,吃飯也不香,他也明白應該是招了什么邪祟,想要花些錢,請那有些道行的神仙人給瞧瞧,只是,得是好大一筆開銷。
為了自家孫子,卻也不得不花。
不成想,小道長正好來了,按照小道長的說法,還就真是招了些邪祟,沒什么大不了,就賣給了兩張符箓。
一張貼在大門上,一張貼在房梁上,起初,他還懷疑小道長是個糊弄人的,可也就是六文錢的兩張符,上當受騙就上當受騙了,總要試一試。
可兩天就好了,自家孫子不哭不鬧,吃飯也多了。
這時,老爺子才打心眼里佩服小道長,是個真有道行的,更可喜的是,小道長還是大玄人氏,從南邊過來的。
每一次司馬桃樹來這包子攤吃飯的時候,老人都要跟司馬桃樹問這問那,他說,他得攢起來,以后都講給他孫子聽。
老人最近聽了一個消息,總是覺得不真,聽那郡守府傳下的告民榜,說是,牽牛城要開學宮,學宮下面還要有學塾,好像要立四十八座學塾,都是讀書的地方。
那學塾,就像他孫子那般的小孩子都可以去,就是這一點,老人覺得很不真實,讀書這樣的事情,向來都是高門大戶,有錢人家的孩子,他們這種小頭小臉家的孩子,哪有什么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