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子油坊,原先位于村子最中間的村委大院的西邊,是一排十間的平房,偌大的院子,農忙的時候兼做打麥場使用。
不過,到2002年的時候,隨著機械脫粒機的推廣使用,原先傳統的人力脫粒方式,已經被淘汰了。
老油坊院子已經荒廢很久了,里面長滿了野草,而油坊里面老式的木制榨油設備,靜靜地躺在那里,已經好多年沒人進來看一眼了。
整個社會都在向前發展,都在前進著。
當年風光無限的老油坊,后來被韓家勝承包之后成為了個體產業,然后古法榨油的木頭家伙被他扔在這邊,他又在1993年的時候購進了一套半自動機械化榨油設備,在村里新修的柏油路邊上蓋了十幾間房子,將油坊搬遷了過去。
開油坊是賺錢的,這一點大家都很清楚,韓家勝將油坊搬遷到公路邊上的第一年,就凈賺了四萬多。
在1993年,四萬多可不是個小數目啊,那個年代萬元戶都是很驕傲的。
不過,韓家勝有個致命的弱點,嗜賭如命。
沾上這個愛好,就是有再多的錢,也不夠輸的啊。
韓家勝要賣油坊,寨子村許多人都知道這件事,可是,十二萬的轉讓費讓大家覺得貴了,所以沒有人肯出手。
有錢的人有其他賺錢的門路,沒錢的人買不起,這讓韓家勝賣油坊的計劃擱置起來。
張有礦前世的時候,韓家勝的油坊最后也沒有賣出去,到后來新老兩個院子就扔在那里,最后慢慢地都荒廢了。
然而在張有礦的眼里,十二萬,買下兩個大院子,一套木制榨油設備,一套半自動機械榨油設備,太值了。
不用說別的,就那套木制榨油設備,那可是當年自己祖上請來的知名木匠打造的,有一百五十年的歷史,對于他們老張家來說,意義實在是太大了,絕對不是多少錢能夠衡量的。
韓家勝想賣油坊,喊出來的價格是十二萬,但是大家都知道,要買他的油坊,就得找個跟他說得上話的人問清楚,價格能不能談,十二萬轉讓費包括什么內容,是不是新老兩個油坊,兩套設備都包括里面等等。
張有礦跟自己父親商量了下,買油坊,他倆直接去談,不方便,最好還得找個中間人。
找個中間人,有些話方便說,就算是買賣分歧較大,也不會因為面對面得就談崩了。
這個中間人呢,老百姓俗稱叫做經紀人。
其實,農村集市上面,一直存在著經紀人。
家具市場上有家具經紀人,家畜市場上有家畜經紀人,這兩個市場,經紀人都挺多的。
不過后來,隨著縣城里面超市的興起,農村集市的沒落,那些活躍的經紀人,開始漸漸地沒了市場,老去的老去,轉行的轉行。
張有礦跟自己父親喝了一場痛快酒,在所有的候選人里面挑揀了一遍,最后一致認定讓孫紅茂當這個中間人最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