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油坊的西南角上,靠著村公路邊,蓋了三間賣油的門頭房,進了門頭房的屋門,靠墻邊放著十幾個盛油的大缸。靠里的大缸里面的油是未經過濾凈處理新榨的油,這些大缸都用白布蒙著缸口。而靠門口的缸里則是可以售賣的干凈的油,這些大缸的缸口上蓋著木板。門口東邊不遠處,有一張辦公桌,辦公桌旁邊的墻上掛著一個算盤和一本賬簿,旁邊地上擺著一個小地磅。
門頭房靠路邊西邊開了一扇朝外的門,門頭房東邊靠里也開了一扇門,方便新榨的油運送到門頭房里邊。
進了門頭房東門之后,便是油坊院子。
加工榨油的廠房以及存儲原料的倉庫,都位于院子的最北邊的一排八間平房里面,其中兩間平房當作倉庫,另外的六間是榨油作坊。
整個院子有1584平米,這一點跟村里簽訂的承包合同上寫得很清楚,然后韓家勝在這么大的面積上只建造了11間房子,165平米的建筑面積,于是整個院子看起來,還是很空曠的。
“這個年代的食用油市場,還是賣方市場,可以說我這個小作坊里面能榨多少油,就能賣多少油,根本不用擔心什么銷路的問題。現在這個院子還有這么多地方沒有建設,下一步擴大生產剛好可以用得著。”
張有礦覺得,擴大生產規模,是接下來自己要做的首要工作。
不過這個生產規模要想擴大的話,又得不小的投資,這是接下來考驗張有礦這個重生者的新問題。
“我的大孫子呢?我的大孫子在哪兒呢?”
張有礦正在倉庫里面用掃帚打掃著庫底里的碎渣,便聽到門口傳來爺爺洪亮的聲音,便忙丟掉了手里的掃帚,跑了出來。
“爺爺!快來看啊,這油坊又成了咱們老張家的了!”
看得出來,張有礦的爺爺,已經67歲的張治農,一個地道的老農民,今天是非常高興的。
同樣的,喜悅的表情,也掛在張有礦的奶奶,一個身材矮小的,傳統的農村婦女的臉上。
張有礦高興得跑到爺爺跟前,拉著自己爺爺的手,很是親熱。
從重生之前算起來的話,自己已經有14年的時間沒有見到自己爺爺了。
實際上,自己的爺爺在2005年的時候,得食道癌去世了。
前世的時候,聽自己父親說,當年韓家勝要賣寨子油坊的時候,然后自己爺爺就去找自己二叔張同江想要讓他把油坊買下來。然而張同江根本不想經營什么油坊,后來沒過多久寨子油坊就關了門。
從那以后,張治農便一直覺得,祖上的產業是毀在自己手里的,然后便整天悶悶不樂得喝悶酒。
當年的時候張有礦年輕,不知道寨子油坊在自己爺爺心中的地位。
或許,在自己爺爺的心里,這個寨子油坊的地位,要比他的兩個孫子還要高一些吧。
整天喝悶酒,得癌癥的幾率就大多了,所以寨子油坊關門之后的第三年,感到寨子油坊沒法重新開業,重新回到老張家手里的張治農,便得了食道癌,去世了。
現在張有礦將寨子油坊買下來了,他知道,自己爺爺心情肯定就好了,然后接下來,他肯定就能長壽了。
心情,也是決定壽命的一個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