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子老油坊,1956年以前叫張家油坊,位于寨子村最中間的位置,大門朝南開,大門西側有一盤石碾,石碾西邊是村里的主干道,再往西則是一片打麥場。
實際上在解放前,老油坊所在的那一整條胡同,都是張有礦家的。
當然了,后來就不是了。
韓家勝1993年將油坊搬遷到新油坊之后,老油坊這邊的院子基本上就荒廢了。
門鎖生了銹,張有礦用石頭砸了好幾下,方才打開了鎖。
推門而入,張治農看著滿院子里面長著雜草,嘆了口氣,說道:“要是讓你老爺爺看到這院子里長著這么多雜草,非得發大火不可。”
“不慌,趕明兒咱們雇到了幫工,先把這些雜草都清理掉就是了。”
張有礦不關心院子里面的雜草,快步到了東北邊打油屋子門口,又費了些功夫,開了門。
張治農也跟著自己的孫子過來,打開門之后,里面還有一面帆布簾子,掀開門簾之后,里面黑不隆冬一片,幾乎什么都看不到。
張有礦將門簾挑起來之后,外面的光線照射進來,讓爺孫兩個看清楚了,木榨還在里面,不過上面已經布滿了灰塵。
爺孫兩個相視之后會心一笑,然后張有礦忙問道:“爺爺,這家伙頭還能用不?”
“怎么不能用?這些木頭疙瘩能用幾百年哩。”
張有礦將信將疑,不過看到東西在,他心里邊踏實多了。
得虧韓家勝比較懶,要是個勤快的主人,早把這一堆木頭砸成木柴了。
“太好了,那咱們可以用木榨打油,爺爺,咱們用木榨打油,自己吃。”
張治農笑著:“木榨打的油好吃,咱們打,咱們自己吃。”
打油屋子里面,除了灰塵,到處都是蜘蛛網,看起來接下來的首要工作就是將整個院子的衛生給徹底清理一下。
爺孫倆都不是懶做的人,而且張有礦爺爺家就在老油坊東邊胡同里面,于是爺孫倆拿來一些掃帚抹布,便開始清理起木榨來了。
“壞了!”
張有礦正在賣力得洗刷著炒料的大鐵鍋,忽然聽到自己爺爺說了句話,忙問道:“怎么了爺爺?”
“這個木拐怎么斷了呢?沒有木拐,沒法裝圈治餅,那可怎么辦?”
不管是傳統的木榨榨油,還是現代的機器榨油,只要是物理榨油,基本上就包括選料、炒料、磨料、包餅、裝榨、打油和出油這些工序。其中每一道工序里面,都會用到各種不同的工具,而張治農剛才說的木拐呢,是一種榔頭樣式的木質工具,是包餅的時候必須要用到的。
“會不會在新油坊那邊呢?”張有礦皺著眉頭問道。
張治農也皺著眉頭:“剛才在新油坊那邊我也沒看到木拐,怎么回事呢?”
聽到這里,張有礦忽然想起來什么,便忙說道:“對了,爺爺,剛才在村委里面簽合同的時候,韓家勝還說了,油坊里面缺了什么少了什么,就去找闞洪曾問一問。”
闞洪曾是油坊里面的老打油師傅,從十七八歲就開始在油坊里面學徒,年紀跟張治農差不多,頂多比張治農小個三兩歲。而他又是韓家勝的姑父,所以在韓家勝經營油坊的時候,他算是油坊的半個掌柜加顧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