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一收上來呢,接著榨油機器就開始運轉,然后開始榨油。
雖然說門頭房這邊的大缸里面,剩下的油不多了,但是張有礦估計,還是能勉強維持到新的花生油榨出來的。
不過呢,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而現在經過一番檢查,全部機器設備工具都很齊全,唯獨缺少了一樣壓餅用的,俗稱叫做“木拐”的木質榔頭錘。
好在闞洪曾告訴自己,可以找北城子坡村的老吳木匠給幫忙加工幾個。
那些傳統的工藝工具,好多年輕的木匠見都沒見過,所以找個年輕的木匠的話,是加工不出這樣的工具的。再說了,“木拐”,也算是個偏門的工具,真會加工的老木匠,也不算多。
第二天一大早,張同坤夫婦二人帶著早飯便來到了油坊這邊,然后緊跟著沒過幾分鐘張治農老兩口也過來了。
又過了一會兒,不等張有礦吃完早飯,然后闞洪曾他們幾個打算繼續在油坊里面跟著干的老榨油師傅也過來了。
看著自己的隊伍一下子壯大起來,張有礦非常開心,而且來的都是本村村民,相互熟悉,于是他便高興得一一跟大家打招呼。
吃過早飯,張有礦囑咐闞洪曾和自己父親,今天收購花生的時候呢,一定要嚴格分好等級,統貨1塊8一斤,一級優選貨2塊3一斤,二級優選貨2塊錢一斤。
現在油坊這邊還沒有花生分級的篩選機,只能靠有經驗的老師傅手動人工分級。
收購花生的時候,分好級是關鍵。
有經驗的老師傅將手伸進盛花生的袋子里面,一摸,再提一提重量,基本上便能判斷花生的干濕度,然后再從中間抓一把花生仁出來,基本上就能判斷花生的等級了,接下來的工作就是過秤了。
對于這個工作,很明顯張同坤現在是完成不了的,然后張有礦將分級的工作,交給了闞洪曾來完成,而過秤的工作則交給了自己的父親張同坤,而開票的工作呢,則交給了自己的母親宋道燕。而且昨天下午的時候,張同坤去跟自己弟弟打了聲招呼,讓他兩口子有空的話今天過來幫忙。張同江一聽,二話沒說就答應了。
寨子老油坊收購花生,一般不是當場結算的,而是先開一張收貨單,然后再等到年底的時候呢,讓花生種植戶拿著收款單一塊結算花生收購款。
當然了,如果說花生種植戶中間急需錢,也可以跟油坊商量一下,提前把錢給預支了。
農村里面一直流傳下來的老傳統,賬目、工資等等,很多都是一年結算一次。那些花生種植戶呢,自己種出來的花生,除了自己留下一部分食用以外,其實大多數也都賣給油坊,兩者之間也可以算是一種長期合作的關系了。
魯中地區,花生一般都是陽歷八月份的時候收獲,所以每年呢,油坊這邊從八月份開始,一直到年底這段時間呢,都是花生收購時間。
陽歷八月份,相當于陰歷的七月份,然后從陰歷七月份到年底,差不多半年的時間里面,油坊里面收購了全年用來加工的花生。
油坊這邊,張有礦囑咐了一遍,看著收購花生的木頭牌子擺在了路邊之后,便跟自己爺爺,步行向北城子坡村的方向走去。
要說去北城子坡村呢,可以沿著大路坐車去,不過這樣的話繞路比較遠。然后要是不走大路的話,也可以走河北大田里的小路,穿過鐵路之后,就到北城子坡村了。這小路太窄,沒法通車,所以只能步行了。
實際上,再往前推十幾年,大多數情況下,老百姓出行,只要不是太遠,就都是步行的。
爺孫兩個一路上說說笑笑的,用了半個小時的功夫,便來到了北城子坡村,一路打聽著,便找到了吳木匠的家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