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幾天就是農歷七月十五了,魯中地區,包括泉城市、泰山市和魯中市這三個地方,對于七月十五這天非常重視,是要請家堂、送家堂的。
魯省好多地方過年的時候也有請家堂、送家堂的習俗,而魯中地區,多出來七月十五這么一個跟過年同等重視的習俗。
所謂請家堂、送家堂,是將去了那邊的祖宗請回到家里面,擺上供品,讓祖宗們享用的這么一個儀式。
說實話,生活里面多點儀式化的東西,其實挺好的。再說了,這個風俗存在了幾百年了,大家還是蠻熱衷的。
過年嘛,要是說就只是為了吃一點好的,睡一頓足的,看一場春晚什么的,那可真沒多少意思了。
要說過年,就得有點儀式感,有些傳統的東西,那才叫過年。
請家堂、送家堂,需要置辦供品,這里面炸藕盒、炸茄盒、榨豆腐等等是少不了的,所以這天對于食用油的消耗量是非常大的。
臨近七月十五了,油坊里面的生意,要比以前更火了一些。
油坊里面生意更火了,然而張有礦卻更著急了。
花生仁儲存的問題暫時自己心里有數了,然后就在交公糧之后的第二天,張有礦便將油坊里面的工作安排妥當了之后,坐著大龍門跑FC市汽車站的客車,打算到顏莊去看看。
油坊這邊,到鋼城縣縣城和泰南市市里送花生油的工作,由自己老爸親自承擔;
給客戶送花生餅的工作,趙小三來做綽綽有余,昨天一天他就賣了3200斤花生餅了;
收購花生仁的工作,則交給闞洪曾和自己弟弟張有金;
油坊里面賣油的工作,現在已經交給孫秀全權負責了;
榨油屋子里面,則交給自己爺爺親自督陣;
然后張有礦的母親宋道燕呢,則負責收款和開票的工作。
現在的油坊,怎么著也算一天營業額六七千的大單位了。
然而張有礦知人善任,將整個油坊打理得井井有條,每個人各司其職,自己也可以放心得去干自己該干的事情了。
破舊的通村客車,車上滿是稀奇古怪的味道,汗臭味、奶腥味、臭襪子味等等,夾雜在一起,讓人聞著不那么舒服,但是卻又覺得生活本來就是這個樣子的。
路也不好走,坑坑洼洼,柏油路因為偷工減料的緣故,再加上大貨車超載碾壓,早就已經沒有本來的樣子了。
在顛簸中,左右搖晃中,張有礦花了三塊錢,終于來到了顏莊村。
顏莊村是顏莊鎮政府駐地,當年解放戰爭時期魯中戰役的時候,這個村子周圍可是駐扎過一個軍的兵力的。
下車之后,張有礦一路打聽,找到了位于顏莊村子中間的顏莊老油坊。
顏莊老油坊,歷經百年風霜,到2002年的時候,仍然勉強維持著經營。
這家油坊的面積要比寨子油坊小一些,位于路邊的兩間屋子是存放花生油和賣花生油的地方。
“打什么油?”
當張有礦邁步走進油坊門頭的時候,一個四五十歲的中年男子,滿臉笑容,從掌柜桌子后面站起來,迎了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