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6月份,張有礦走出魯中四中,而在9月1日這天,他又一次回到了這里。
他曾經一度以為這里是地獄,后來才知道,原來這里是天堂。
花季和雨季都在這里度過,大家一塊學習,按照相對來說最公平的方式進行比較,然后最后再經過一次可以說全世界范圍內最公平的考試選拔競爭上大學的機會。
這世界上,還有比高考更公平的事情嗎?
有人可能說高考什么的地域差異了,地方保護主義了,暗箱操作了等等,但是,瑕不掩瑜,相比較而言,高考就是公平。
9月1日是全魯中市高中開學的時間,拿著用紅紙打印的高考錄取通知書,張有金顯得特別興奮。
要知道在2002年的時候,能考上高中,也算是一種驕傲了。
2002年,整個鋼城縣就只有魯中四中一所高中,然后只招收12個班,正式錄取600名高中生。
當然了,到最后,加上三限生,轉讀生,關系生等等,每個班還要再增加15個人左右,最后一級學生大約是780人。
而競爭這780個上學資格的同齡人有多少呢?
整個鋼城縣,參加2002年中考的學生大約有1800人,錄取率只有百分之三十多。
而如果按照這同齡人上小學時候的數字的話,這錄取率就更低了,和張有金一塊上小學的同齡人,整個鋼城縣,大約有四千人。
而當年這些學生在考初中的時候,就已經淘汰了一批,張有金的同齡人里面,能上初中的大約有三千二百人,全鋼城縣范圍內沒有上初中的人數大約是八百人。
國家是2006年才開始強制進行九年義務教育的,在這之前,好多地方生源流失嚴重。
哪怕是經濟并不落后的鋼城縣,仍然有大量適齡學生沒有讀完初中,更別說高中了。
張有金一開始上初一的時候,他們班有63名學生,然后最后參加中考的,則只剩下三十幾個人了。
那個年代農村初中,每一次開學,最后一排都會有幾個人不上了,甚至于說一整排的學生一商量,然后就都不上學了。
張有金能順利上完初中,然后還能考上高中,而且他根本一點都不用功刻苦,整天就知道踢球,這不能不說這小子確實聰明。
四中的大門是鋼筋焊接而成的柵欄推拉門,使用時間長了,軌道上了銹,推拉門推動的時候會發出異常尖利的聲音。
大門朝南開著,門前有片空地,距離還沒有改擴建的佛前大街還有二十幾米的距離,然后等到府前大街在2007年改擴建之后,大門距離路邊就只剩下十米了。
大門敞著,今天是新生報到的日子,允許家長將車開到學校里面。
張有礦讓劉開培將面包車開到大門里面,進門之后是寬達二十米的校園主干道,同時這里也是四中學子早晨繞圈跑步的場所。
2002年的時候,四中的操場還是簡陋的土操場,一到下雨天便泥濘不堪,根本不堪重用,所以很多時候呢,早操在學校前廣場上出操還是比較安全的。
今天來的人很多,都是來送高一新生報到的,停在主干道兩邊的車輛多是摩托車和面包車,自行車也不少,鮮見有小轎車。這個年代能開上私家車的,不是有錢人,就是有權人。
下車之后,張有礦讓劉開培稍等一下,然后安排自己的二嬸方光珍看著兩個皮箱子,而自己則帶著弟弟去找分班的公告。
在四中辦公樓門前,學校將總共12個班的分班情況,用12張紅紙分別張榜公布,每個班級旁邊,還有兩個負責向家長學生答疑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