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因為來得早,這會兒也不用排隊,到了店里面之后,很快就上了飯。
這邊一排街上,賣方火燒熱豆腐的就有十來家,然后好多泉城的市民,后來交通方便了之后啊,早飯都跑到這條街上來吃。
張有礦點了六個方火燒,三份熱豆腐和三份渣子肉。
這方火燒,和普通的火燒不一樣,普通的火燒是圓的,而方火燒呢,則是方的。這種方火燒比較硬,特別有嚼頭。
火燒是魯中一帶特有的美食,又叫泰山火燒,或者泰山油酥火燒。不過說來奇怪,在泰山地區,稱火燒為魯中火燒,而且多言火燒是從魯中地區流傳開來的。而在魯中地區呢,則多言泰山火燒,都說火燒是從泰山地區流傳開來的。
中國人謙虛,由此可見一斑。
這一點跟棒子國人比起來,可就大不一樣了。
熱乎乎的豆腐,淋上韭菜花,用勺子挖下一塊來,放到嘴里是上下通透,然后再吃一口方火燒,渾身都覺得舒坦。
渣子肉是從豬大骨上剔下來的碎肉,都是那些筋頭巴腦有嚼頭的。吃上一口渣子肉,再來一口地道的魯中大蒜,那胃口,絕對大開。
當然了,在口鎮吃飯,不吃一點小店里面免費提供的口鎮咸菜,那可真是說不過去了。
一頓早飯吃完,三個人直呼過癮。
上車繼續趕路,張有礦對孫振新和孫秀說道:“回來的時候咱們還從這邊走,然后弄點香腸回去。”
接著,三個人從口鎮這邊上了高速。
上了高速之后,這車速必須要提起來了,然后孫振新將車速提到了80以上。
從口鎮街到泉城廣場那邊,大約有80公里。不過呢,進了泉城之后,因為堵車,速度肯定就沒有在高速上面快了。
要知道,泉城后來可是也位列十大堵城之一的啊。
泉城的城市規劃是很成問題的,這與泉城的地理位置也有關。
正如《泉城的冬天》里面寫的,泉城三面環山,一面臨水,非常制約這個城市的發展。所以呢,泉城人民對于土地的綜合利用率非常高,能多蓋半間房子絕對不蓋一個雞窩子,能多蓋一個雞窩子,絕對不會空閑著。
2003年到泉城一看,嘿,這哪里是個城市,這分明是個大農村啊。
形容泉城為大農村一點都不為過,因為實際上相比較農村啊,泉城好多地方是更臟、更亂、更差。而且泉城的城市排水系統做的很差,好多人都還記得泉城2007年泉城廣場的內澇事件,整個銀座地下超市都淹了。據說當時導購員從超市里面往外跑的時候水才漫過腳脖子,然后跑到門口的時候已經淹到胸部了,那是相當嚇人。
跑慢了,那也只能被淹死了。
很難想象后來泉城開了全國第十一屆運動會之后,怎么會變得那么干凈,那么漂亮了呢?
也很難想象,為什么以前就不能干凈,不能漂亮呢?
再后來泉城將圍繞著他的大山開了隧道,打通了出路,然后泉城老百姓才緩過氣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