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整個魯省范圍內也有不少花生油生產廠家,但是真正形成氣候的品牌,可能也就島城那邊有兩家本土花生油品牌,然后魯中市本地呢,在2003年的時候倒是也有一家山溝溝花生油本土品牌,不過規模比較小,現在充其量也就是個規模較大的油坊,算不上花生油榨油廠,然后這個品牌要到幾年以后才能達到萬噸的生產規模。
后來魯中市還有一家名叫山歌的花生油生產廠家,打的也是古法小榨的旗號,產量也在一萬噸以上。不過這家榨油廠要到2005年以后才建廠的,這時候還沒有這個牌子。
也就是說,在整個魯中市范圍內,小包裝花生油生產廠家,就只有張有礦的萬家香一家。
2004年就把生產規模提高到萬噸的水平,這需要魄力,還需要資金。
資金呢,大約需要五千萬。
一家公司在沒有上市之前,融資渠道就只有銀行了。
沒辦法,張有礦跟銀行里面關系處理得都還不錯,所以下一步錢的問題都不是什么大問題。
當聽說老板下一步要將公司生產規模提高到萬噸的水平,大家立馬就興奮了起來。
大家認為,銷售的活,還是他們這些人干,然后銷售一斤花生油能有1毛錢的銷售提成,完了銷售二百萬斤花生油,那就是二十萬塊錢,每個人平均能分到一萬塊錢。而下一步明年的時候公司要是產量突破了兩千萬斤,那大家分二百萬,就算是再招聘多一點的銷售人員,那大家分到的錢就更多了。
“太好了,張總你太有魄力了。”
“對,張總,咱們現在花生油根本不愁賣,愁的是不夠賣。”
確實,現在各個地方上散裝花生油的銷量還都是很好的。甚至于可以毫不客氣得說,在2003年的時候,就算是泉城這種地方上,食用油的主要銷售渠道,還是各個糧油店里面的散裝食用油。
然而張有礦知道,后來到2016年的時候,全國好多地方禁止銷售散裝食用油,而這里面就包括泉城。
散裝食用油不讓賣了,接下來就逼著老百姓去買桶裝食用油。而那個時候,桶裝食用油的春天也就來到了。
“嗯,對,然后明年咱們的花生油產量一下子提高這么多,接下來光指望咱們魯中和泰南這兩個市場可就不行了,魯中加泰南總人口二百三十萬,人均吃十四斤花生油,總共市場也就3220萬斤。然而咱們魯中和泰南都是花生產地,花生油的自給率比較高,估計能達到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水平,也就是說,咱們魯中市家泰南市這兩個地方,留給咱們銷售的花生油市場也就在1500萬斤左右,我倒是有信心能夠拿到百分之六十的市場份額,也就是900萬斤的銷售,然后還有1100萬斤花生油銷售沒有著落,怎么辦?咱們現在就得在泉城那邊布局,到時候咱們的花生油啊,才有得賣,大家也才有得賺啊。”
聽完了張總的解釋,大家紛紛點頭,對于張總的高瞻遠矚,也不由得從心里佩服起來。
“然后現在咱們就得開始成立這個泉城的銷售團隊,這樣你們每個組都挑一個業務能力強的出來,然后接下來你們五個組的組長呢,競選這個泉城的銷售團隊負責人!”
張有礦的一席話,讓在場的所有人都心動了起來,很明顯,這是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