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不會孩子就喜歡往這方面發展?’張建軍有了點突發奇想,然后....
在往這方面略為鼓勵之后,張建軍有點心痛,主要是費錢——張一帆的開支一下子變得大了,最重要的是常常會把家里用得好好的家電給生生地拆成了廢品....
張建軍不時還是竊喜著自己的棍棒教育頗有成效:才子沒打出來,至少還是打出了個孝子....
于是,兩夫婦一合計,孩子讀書再怎么不行,也總是自己的孩子,總不能扔那里不管,讓他跟那些小混混學壞了。
三人的家庭會議在拿到高考成績后不久的一個晚上便召開了,并且在張建軍的咆哮聲和黃秀娟的勸阻聲中得到了圓滿的結束。
難得避開一頓棍棒的張一帆獲得了他的新生——到一個職業技術學院里念了個汽修專業。
張建軍的出發點很簡單,怎么著也讓張一帆去學個一技之長,無論是將來畢業了,是去打工還是自己開店,總不至于將來餓死自己;
同時,在學校里能追個女孩子回來也成,在家里種田養豬什么的,養家活兒還是不在話下的。
只不過,張建軍的如意算盤這一次確實打坌了;
汽修專業確實是熱門專業,隨著人們的收入提高,生活水平起來了,自然有著這方面的需求;
然而,汽修專業也是光棍專業,根本不可能有什么女生....
所以,三年職院畢業出來的張一帆孤身一人回了這小村;
然后,大門不出,二門不邁....
也不是沒出過門,但是,除了到村口的小賣點打個醬油買包煙什么的,最多也就是去縣城的那個家里開廢品回收站的同學那里....
這怎么能讓張建軍不著急?
和張一帆同齡的人,那些去打工的,過年時都是牽著媳婦抱著孩子回來的;
那些在家里跑點小生意,或者是去搗騰田地的,該起房子的都起了,孩子也都上幼兒園了;
而自己那個明顯在村里怎么說也算是‘高學歷’的兒子,就和村里那些個幾乎把周邊村鎮的女孩都給相過一遍的大齡剩男一樣,還是孤身一人。
“一帆啊,爸媽也不是想著你能有多大成就,問題你也不能老是日曬三崗才起來,然后大半夜的不睡覺,也不知道一天到晚窩在房間里干啥,出來給媽做飯時幫幫忙也好啊....”
“別老呆在家里了,和同齡人多串串門,實在不成,在外面多見見幾個姑娘也行,說不準就有哪個不嫌棄咱家的,也好讓我早點抱上孫子,再多幾年,我怕是要想帶,也是帶不動了...”
黃秀娟幾乎每天晚飯時都會念叨著這么幾句話,來來回回,反反復復。
這種時候,張建軍就在那里叭嗒叭嗒吸著煙,然后不時瞪一眼準備開口反駁的兒子....
這種節奏,他已經玩得爐火純青,知子莫過父,張一帆一張口,他就知道下一句他想說的是什么....
不是他不想說話,他怕一說就變成吵,一吵又忍不住想揍這個不爭氣的小子;
小時候打打沒事,要是這么大歲數還揍,被鄰里給傳出去了,怕是兒子連媳婦都難找了。
于是,黃秀娟每每看著隔壁鄰舍帶著小孩來串門的樣子,雖然表現的還是客客氣氣,但是目光中難免帶著點酸意;
以前還多少會把自己兒子叫出來,讓他多和小朋友玩,以期望能激起他的愛心...
后來她麻木了,兒子確實出來了,也和小朋友玩了,不過,他甚至能把小朋友的電動玩具拆成碎片,而且玩得不亦樂乎,絲毫不管在一邊泣不成聲的玩具主人....
就連黃秀娟這樣的慈母都認為,這~已經不止是兒子的智商有問題了,連情商都掉到了負數以下....
于是,習慣于每天晚上看會新聞聯播的張建軍總不免嘆嘆口,然后打個電筒去看他的養豬場去了;
出門之前,難免會看上那么一眼兒子緊閉的房門,帶著幾分怨氣,然后,搖搖頭,出門,點上支煙:
“我老張怎么就生了這么一個懶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