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夏季,陳立的水果攤不可能不賣西瓜,甚至可以說,每天西瓜占到了他攤位營業額的三分之一以上,甚至熱天的時候可以超過一半。
平時賣瓜喊的什么包紅包甜,不甜不要錢之類的口號,已經爛大街了,對客戶已經沒什么吸引力。
想買瓜的自然會買,一部分人還會自己挑,而很大一部分,則會叫上攤主幫忙挑個熟的,或者想挑沙瓢的;
陳立純靠經驗,挑的也**不離十,客人要么要求當場切開,要么讓開個三角形的小口看看是不是紅的。
也有熟客讓自己幫著挑了稱好了就帶走的,這都是正常的賣瓜模式,隨便換個人來都可以搞得定;
當然,也有被打眼的時候,敲著明明感覺是熟的,開出來是生的,那給客人再挑個瓜再開就是了,十幾塊幾十塊錢的瓜,被打眼了也虧不了什么錢。
但是,這些都吸引不來沒有買瓜意愿的人,甚至很多人愿意多花點錢,到小賣店里買切開的,冰凍好的西瓜。
這些都可以理解,畢竟菜市場里的攤位空間有限,陳立也不可能真擺上個冰箱來冰西瓜,那樣可能很快就被市場管理員警告甚至開罰單;
而那些住出租屋的務工人員,除非長駐的企業員工,而且還要拖家帶口的,否則還真沒必要在家里買個冰箱,解暑直接買冰好的西瓜是最好的選擇。
可如果自己有個可以給西瓜評分的那個玩意,雖然那東西從做工來看就是不怎么準,但是自己還有拍瓜的經驗,判定是熟的瓜,再用那個盒子驗一下,肯定能吸引來一些好奇的客戶。
陳立很是鉆研了一段時間客戶的心理,炎黃子孫接受的教育就是不愿意麻煩別人,有點文化的人更是如此,當然,人渣除外。
也就是說,能到水果攤上討價還價的,特別是年輕人,基本上可以判斷他就是有購買的意愿;
這也就是他在每樣水果面前立了個價格牌的原因,講個一兩毛錢的價,甚至稱的時候,抹掉個一塊幾毛錢的,都是可以接受的;
又不是什么暴利行業,買家有便宜,自己也賺了錢,就夠了。
但是,如果有這么一個東西,它是電子的,給西瓜來個評分,也不要求它有多智能,只要評分一直在高分,那就夠了。
評分前,自己先掂掂那瓜,不熟的就先放一邊,放個兩天就好了。
自己判定了是好瓜,再用那玩意一測,買的人肯定也想看看是不是好瓜,無非就是想驗證那設備準不準;
這個陳立心里一點不虛,切開來也好,開個孔來驗證也好,畢竟自己都憑經驗驗過了的,有信心。
被打眼的機會,十次都沒有一次,就算真是弄出了生瓜,陳立也不擔心,反正不熟不要錢,你帶走也行,我自己處理也好;
但是,有這個東西,就有機會把一些本來不想買西瓜的人給吸引過來;
“我這里有高科技驗瓜,瓜不好,您拿回去吃還不放心,我也擔心出問題,現在,好不好不是我說了算,是機器說了算,您看看,這瓜,評分都九分了,您還不買?”
一招鮮,吃遍天,就是這么個理,
至于有沒有人跟風,這個陳立完全不考慮,沒意義,能賣一波就賺了,賣幾波,那管別人怎么弄....
只不過,那個抖音的女孩實在太坑了,什么信息都不透露,讓陳立在那里干著急。
陳立盤算著,如果這東西能和自己想的那樣,然后只賣個三四百塊錢,買一個回來,絕對虧不了。
哪怕它只是能報一些高分的數據,或者只是一個循環程序,輪著來報數字,都已經能滿足需求了,反正有自己把關。
要的,就是一個噱頭!
基于這種想法,陳立刷了好幾遍那個神頻主人的主頁,卻一直沒等到新的視頻發布,心里無比地窩火著....
此時在他的心里,抖音的太監,比的更為惡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