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不同高校的錄取、發通知書時間不同,林文華作為整個計劃的負責人,七月下旬和八月初都在各大高校之間來回跑。
他給自己買了輛二手電瓶車,沒別的要求能用就行,因為遲早要換小車的。學生開車高調過度?不能這么說!
我三十幾的靈魂了,難道要拉低到18歲年輕人的思想層面上?
反正他是覺得別扭的,很多時候說話做事都是成熟的風格,也導致劉宇這幫人接觸下來,往往忽略了他的年齡。
這是不同于他們的沉穩,對待事情條理清晰,哪怕發放卡片工作很忙了,他依然可以井井有條,在一旁跟教務處老師抽煙談笑。
也不忘了給干活的兼職學生,準備飲料礦泉水。
雖然是兼職打工的,但人情關懷也不能缺,至少這些同學感覺很舒暢,對待工作也會更認真,錯誤概率很小。
換得工作順順利利,這才是最關鍵的。
持續忙碌到了八月中,林文華感覺自己都曬黑了些,工作也終于步入尾聲。
某天下午他去營業廳跟張向東核對數據。
最后統計出來的發放手機卡數量是:66353張。
這六萬六張卡,陸續隨著通知書,發向天南地北,當他們懷揣著喜悅打開通知書,然后又發現學校還“貼心”的給他們提前準備好了手機卡時,
這年頭還沒經歷太多套路的學生,真心覺得學校此舉的細致入微,用心溫暖,也省了很多家長對開學摸不著頭腦的擔憂。
但該怎么說呢?無利不起早,天下的商人就沒一個干凈的。
掙錢的本質如此。
張向東可沒有林文華悠閑文藝的感慨,他這忙碌下來感覺人都瘦了,不過看到著龐大的數字,想到作為學生客戶的穩定性時,心滿意足。
“你說激活率能有多少呢?”
張向東想過很多次,但還是想聽聽別人的意見。
林文華在他眼里已經不是小鬼頭小年輕,其具有的思想、做事的手腕在最近跟其他下線的接觸中,也不得不給個佩服。
他本人基本上沒做什么,就是發號施令、喊口號,手下這幫人屁顛屁顛的去干活了,還覺得自己遇到了對的人,感恩佩服。
這種人就是課本上的典型資本家,剝削了你的勞動力,還讓你覺得這是一種幸福……張向東運用了一下他丟失多年的文化。
“至少七成吧。”
林文華想著憑借這第一波優勢,激活的人應該很多。
只有后世被套路多了,學生們吐槽多了,新生才會精明。哪像現在傻乎乎的,既然是隨著學校通知書來的,肯定不懷疑啊!
肯定為了圖方便激活啊!
甚至林文華認為,某些高校的激活率能夠達到九成!只是話不要說死,又不是商業談判爭取利益。
“那估計會有4.6萬人使用了。”張向東按了一下計算機,“每張給你五十塊錢提成,等于230萬,林先生年紀輕輕,就實現了很多人一輩子都做不到的事情。”
金融危機還沒影響到國內,四萬億也還沒有刺激,這年頭的百萬富翁,雖不如九十年代的響亮,但依然值錢。
想到他才十八歲的年紀就有這種壯舉,在對比自己當年,還在為著上大學學費的事情發愁……人比人瞬間天上地下。
“話不是這么說的張總,我有很多合伙人,還需要分攤很多成本,最終到手的恐怕都沒有百萬。”
林文華就是在得便宜賣乖。
張向東可不認為:“這話說的,那放眼整個中都,乃至整個省,又有誰能夠做到你這一步?”
“其實就是輪流發財啦!”
林文華笑著,言外之意,下一年就輪到你了。
因為這一招不能長久吃香,開學后肯定其他運營商也知道了,到時候就是各路大魚爭搶的市場,輪不到他們這些小魚插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