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全體上下是真正感受到了成為大企業、成為VC眼里紅人的刺激感。它是多方面的,資源的暴增、機遇的豐富,以及壓力的提高,多重作用。
乃至外界,都紛紛有探奇目光到來。
特賣網的A輪也吸引了某些金融媒體,他們想要采訪一下公司經營者。
吳卓越特地跟林文華說了,希望他能接受。
“因為這關系到特賣網擴大知名度的問題,聯華資本有實力在媒體版面上,幫你們獲得更好的曝光。”
“我也覺得你具備閃光特質,你與其他企業家不同,你年輕但老練,你還在求學,卻已經身價億萬,你的出名可以帶動公司的知名度。”
成功的VC頭腦都不會是簡單的,林文華從未懷疑過。哪怕有些VC投機取巧,但你也得有這本事!很多人拍馬屁,卻最終拍到了馬腿上。
吳卓越的眼光,顯然已經跨越到了后世“偶像派企業家”這種概念,比如某優美,他們在成功之余,其自身也十分具有引流能力。
后世流量就是王道啊!受限于時代,吳卓越說不出未來的那般精確的形容,但林文華可領會了他的意思。
并欣然答應:“我們可以好好安排一下采訪計劃。”
“我給你介紹幾個不錯的媒體吧。”
吳卓越動用了他的人脈資源,給林文華帶來了他這輩子的首次媒體采訪。
跟想象中聚光燈下,無數鏡頭對著咔擦咔擦,一排又一排的記者爭相提問,現場還有直播鏡頭……跟這種畫面不同。
采訪者只有三四名記者,幾個攝影師,地點在總裁辦公室,林文華西裝革履打扮像個金融精英,翹著二郎腿意氣風發,接受他們的提問。
記者們初見林文華,也是相當驚訝的。
哪怕他有故意扮老成了,但年輕臉龐還是很難掩蓋,并且很容易就能得知他的來歷:中都大學在校生。
卻已經創辦了價值過億的企業!
這使得記者們最大的問題就是,他的創業經歷歷程。
林文華便侃侃而談起來。
相關公司的構架構想,當然是值得重點說的,也主要是給投資者看的,普通人反倒不是主要受眾。
因為這些金融媒體有很多受眾,都是投資領域人士。
但是他也不忘了添加普通觀眾們喜聞樂見的吃瓜內容,比如說:“當初其實不是我來做主公司經營的,我是中途補上的。”
記者嗅到了話題:“過程中發生了什么呢?”
林文華笑著回憶:“有點戲劇性了。因為我們談好的經理人,過了一個春節后竟然反悔了,他可能覺得我們規模太小,跑去了另一家公司。”
“公司正在密切籌備起步階段,計劃一下子被打亂了,相當于車還沒跑就爆了胎,當時我的投資者就在跟我商量這件事情,開頭都搞砸了后面更難做,重新找的話,時間花費和成本也要加大,初創公司的預算都是有限的。”
“于是我就想了,那干脆我上吧。”
“我當時也沒有絕對的信心,因為我屬于觀念眼界可以,但實施起來會比較理想化較真的,我可能也比較幸運,我所設想的計劃都一一實現了。現在回顧起來,也可能因為這些,偏執才能鑄造成功吧。”
記者心中都有了一種喬布斯式的偏執天才形象,然后一女記者有個問題:“林先生,聽說您還未滿二十歲?”
林文華看向了那位黑框眼鏡并著腿,很有少婦風韻的記者:“是的,我今年十九,還在上大學。”
女記者很好奇:“你這么年輕,還肩負著學業,怎么忙得過來的?”
“其實挺容易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