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后媒體報道:這一次他跟三個美國富商,一名亞裔年輕人午餐,前三位大家都有資料,后一位大家知之甚少。
在事后巴菲特的接受過的采訪中,也提及到了他。
記者當時就著互聯網,就著“蘋果”或者新興的“比特幣”進行提問,其實這些不算股神所長,但他這一次有所引用,
“早在幾天前,我有見過一位朋友,來自中國的投資人林,他對這方面的觀念讓我有所啟發,或許我該轉述部分觀念給你們……”
股神洋洋灑灑了一番對蘋果的趨勢看好——這影響到了他日后入股蘋果的決策。
他也談了對比特幣的某些見解,但依然不是太看好這種概念!
他對互聯網對衣食住行影響的比較認同,而觀念依然是來自年輕人。
記者們自然留意到了,巴菲特有意將林文華推廣出去。
約翰·洛克看到后,頓時明白了意思:“看來老伙計有心見識一下,林到底能成什么花樣,那么……我也來推一把。”
洛克先生也從中推波助瀾,隔天媒體上那個巴菲特嘴里的年輕朋友,就立馬從名字不詳的“林”變成了有名有姓有來歷的“文森特·林”。
關于他的經歷、成績和一些中文媒體報道過的言談,都翻譯成了英文,開始在金融相關媒體上傳播,被更多人所知。
張怡雯把相關的報紙、評論文章拿到了老板辦公桌上,
“《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財經》,《福布斯》……相關內容我已經折起來給您了,先生。”
林文華新奇的瀏覽幾篇后,從秘書臉上看到了“你火了”的意思。
“這是火了的意思?”
她連連點頭,比當事人都要驚喜:“外界很多人都在討論你,研究你的話和投資經歷,他們覺得你能被股神點名,證明很有料子!”
“還有呢?”
張怡雯說不好的:“但也有人覺得你狂妄,覺得你不過是撞運氣,覺得你年輕沒什么經驗……但出名的人都注定要面對的嫉妒!”
因為年輕又成功具備話題性,如果在是個白人,話題就足夠火爆全國,可惜這片自由土地,種族的固有偏見難以消除。
林文華的心態卻是很開朗,把報紙一放,笑著:“我行不行,他們不得試過了才知道嗎,時間總會打臉的。”
張怡雯與他同一立場,同仇敵愾:“早晚的!”
因為這些直接或間接的推動,讓他逐漸具備了知名度。
總的說來是個好事,但林文華不太喜歡這種借著別人炒作的行為,感覺有損之前給自己塑造的“VC斗宗強者”之形象。
洛克聽了,笑他不知滿足:“你放心,他能夠理解并知道這是我的主意,你們依然可以做朋友,只是你如今的地位更高了,這不開心嗎?”
“怪不得說你狡詐。”林文華明白了,干笑中,心里頭迅速把對方判定為:可以交朋友,但要學會辨別好壞的角色。
但洛克更懂年輕人:“當你憑借這些名望,在比弗利山的上層交際中如魚得水,當你被人們眾星捧月時,當人們以結交你為榮時……你就不會覺得這是個錯誤的決定了。”
洛克特地補充一聲:“年輕人!”
林文華琢磨著……沒去反駁,可能第六感覺得,他說的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