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有才和他那半信半疑的婆娘正磕著頭,只覺得眼前一閃,劉越以金甲神人的模樣又出現在了他們面前。
這一回,李有才滿臉狂熱的磕著頭,他的婆娘大吃一驚,旋即同樣五體投地,敬畏不已。
看著他們誠信的模樣,劉越十分滿意地點點頭道:“看來你們夫婦二人也不是不懂得報恩之人,能想得來看望本神。”
“土地神爺爺在上,小民李有才給您磕頭了,給您磕頭了…”
“民婦王李氏給您磕頭,給您磕頭…”
兩個鄉村小民連組織語言的能力都不怎么好,不知該如何作答。
“嗯…倒是心誠…”
劉越看著下跪的二人頷首說道:“本神受上蒼指派下界救苦救難,初遇你二人也算緣分,這樣吧,只需要你二人為本神做一件事,從今以后,本神就庇護于你們,讓你們一家田產豐收,逢兇化吉,遇事呈祥,如何?”
劉越的聲音平淡而清澈,在二人聽來卻如洪鐘大呂,震耳欲聾,帶著不可置疑反駁的威嚴。
聽了這話,兩人賬戶對視一眼,連忙點頭答應:“土地神爺爺,莫說一件事,就是一百件事小民也能做到。”
“好!”
劉越內心一喜,終于是忽悠到兩個人了。
他便開口說道:“你們村中可有祠堂?”
“有有有。”李有才點頭。
一般只要不是太小的村莊里都會有祖祠,里面供奉著自家先人祖宗的靈牌位。
對于此界魂體來說,他們雖然沒有走出香火之道,沒有具體吸收香火的方法。
但天長日久,被民眾那散發的香火愿力渲染魂體,也能達到令魂體凝聚,魂魄不散的狀態,只是這種粗糙被動的方式令劉越十分不屑一顧。
更多的還是在某些重大日子里,享受到自家后輩的牲畜血食祭祀,這才是大補。
不過相應的來說,一村一鄉的祖祠當中,也就相當于劉越居住的這棵大槐樹的環境,只要有足夠的血食供奉,魂體就能永久長存。
在村中老輩的認知當中,祖宗祠堂那是一村最為重要的場地,容不得外人侵犯,就算自家人入祖祠都要小心翼翼,有些關乎村落興亡的重大事情,都會由老人主持在祖宗祠堂召開。
劉越心里有計較,教李有才把自己安置在長青村的祠堂里,那肯定不現實,他也沒有那個能力。
所以,他退而求其次要求說道:“我要你二人在村中幫本神建廟燃香,供奉祭祀!”
“?!啊…土地神爺爺,這…這這這,不是小民不為爺爺做事,而是小民家里無甚錢財,做不成啊。”李有才一聽要花錢建廟,還要燒香祭祀,一臉為難說道。
國之大事,唯祭為戰,這放在小小村落中同樣如此,每一次祭祖那花費的錢財都是村中集資的,分攤下來也絕對不少。
“廟不需大,泥土捏成,香不需多,心誠則可。祭祀血食本神同樣不需要,一碗清水擺上即可。在你面前石頭下有本神賜予你的財物,拿去吧!”
劉越說完,他的聲音再次消失不見。
李有才和王李氏面對面看著,將信將疑搬開他們腳前那塊石頭。
石頭下兩塊金子散發著點點光芒,看的兩夫婦眼睛都直了,李有才連忙撿起來仔細看看,最終笑逐顏開,二人趴在大槐樹前跪拜個不停。
不久…
就在李有才家后面不遠,一處臨近道路旁邊的空地上,一座看起來半人左右高的泥土小屋建立了起來。
小屋里佇立著李有才按照自己記憶中劉越形象泥塑的神像,香壇內三只燃香裊裊升起,一碗清水,一碟瓜果供奉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