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大陸東,有海,海上另有勢力,名為東瀛。
當年,東瀛國內亂,政權不穩,才有了莫召奴遠渡重洋來到中原,發生的種種變故。
后東瀛在真田一族的主導下,政權漸復平穩,原本引致東瀛內部政權不安的鬼祭將軍一黨被徹底掃空,新將軍巖堂上位,東瀛就此進入全新局面。
而今,就在神州中原勢力交錯,戰火不息之時,但見東海之上,舳艫千里,旌旗蔽空,以東瀛之地為始,浩浩蕩蕩駛往神州大陸而來,而其中,立于主艦,乘風破浪之人,赫然正是昔日在槍樓宴上與玉梁煌一戰的東瀛槍者——京極鬼彥!
“大人,前方示流島上,當地領主欲同大人一會。”武氏部立于京極鬼彥身后,稟報消息道。
“示流島之人?”京極鬼彥皺著眉頭,“將人帶上吧。”
不多時,一艘小舟靠近戰船,隨后一名身著紅袍,身上透著一股子尊貴氣息的中年男子以及一位長發老者被武氏部領著,拜會京極鬼彥。
“德川長政。”
“明智道隆。”
中年男子和老者一前一后自報身份道。
“德川長政?哈,何必如此自謙呢,示流島,長樂王。”京極鬼彥轉過身,語帶嘲諷之意。
東瀛為開疆大計籌謀已久,早前便在中原布有暗樁,后京極鬼彥更親自前往中原收集資料情報,可見東瀛高層對于這次行動之重視。
欲開疆,大軍既動,示流島作為東瀛往中原的諸多海島之一,自是也少不了東瀛的探子。
示流島上的居民先祖來是東瀛之人,恰逢當年東瀛戰亂不止,為躲避戰禍,西渡欲至中原,卻在中途發現示流島,便在此定居,為免再受戰火所擾,命后人從此不得與外界交涉。可說,若非東瀛大軍來到,示流島閉關鎖國的狀態,還不知要持續多久。
而示流島上,分四方部州,每三十年,便由四方部州共同推舉一位領導者,而長樂王德川長政便是現今示流島的領導者。
先前東瀛為查探示流島情報,折損了不少人手在示流島上,此舉已然引動東瀛軍方的怒火,此番京極鬼彥的任務中,其中一個便是給示流島以教訓。
若是此番德川長政未至,迎接示流島的,便是堅船利炮了。
“示流島之民先祖,皆是東瀛西渡而至,示流島上下,體內皆有東瀛血脈,此點,德川長政亦無例外。”德川長政不卑不亢的說道:“示流島,和東瀛,該是一衣帶水的兄弟,而非敵人。”
“貴方的動作,可非是兄弟。”
示流島排外,東瀛為了打探消息,可是折損了不少人在島上。
“相信若是東瀛面對此等情況,下手只會更加決然。”
無論哪方勢力,面對探子,皆不會心慈手軟,示流島這種恐懼與外部接觸的,更是如此。
“那汝此次來訪,目的,是要臣服嗎?”
“示流島,不會臣服于任何人,德川長政,亦無意讓示流島百姓卷入戰火之中。”
這一句話,德川長政說的堅決,不容動搖的堅決。
但隨后,德川長政話鋒一轉,又接著說道:“但,示流島愿做一些力所能及之事,想來東瀛精銳,也并不缺少示流島的戰力。”
京極鬼彥為東瀛精銳部隊神風營的狼將,此番作為先鋒,帶領的更是精銳中的精銳,若說戰力,自是看不上示流島之人,京極鬼彥之所以如此說,更多還只是為了試探。
“京極鬼彥,并未看到閣下的誠意。”
“東瀛距離中原之距離不短,示流島愿作為中轉所在。”德川長政說道。
“哈,有趣。”京極鬼彥冷笑一聲:“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