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點半的時候,后臺已經是確定好了出場順序。
按照規格,舉重運動員的出場順序是按照他們第一次試舉的重量來安排的。
第一把開把的重量輕,排在靠前的位置,開把重量大的,則是排在后面。
這第一輪抓舉,易敦開把的重量定在了195公斤,是十四名參賽選手中重量最大的一個,易敦自然是要最后一個出場。
之所以會有這樣一個規則,那是因為場上的杠鈴重量只能增大不能減少。
如果說有人開把的重量跟易敦一樣的話,則是需要進行抽簽來決定誰先登場。
至于賽前兩小時的稱重環節,舉重中心這邊則是直接省略了。
這些參賽選手全都是國內選手,重量大家都心知肚明,沒必要再走這么一個流程。
……
第一個出場的選手開把重量只有145公斤,這個重量別說放在國際上了,就是國內的頂尖選手圈子里,也屬于是比較低的。
不過在臺下的業余觀眾看來,能舉起接近三百斤的重量,那也是超級無雙大力士了。
結果這第一名選手輕松的抓舉成功,看起來沒什么太大的壓力。
“易敦的開把重量是多少?”
“好像是195公斤,是最后一個出場的。”
“好家伙,果然不出我的所料,易敦在舉重方面也是無敵強!”
臺下觀眾議論紛紛。
易敦開把195公斤,剛才這名選手開把才只有145公斤,比易敦足足少了一百斤,哪怕是門外漢觀眾也知道這其中無比巨大的差距。
得知易敦最后一個出場后,眾人紛紛心中期待起來,也不知道易敦到底能不能舉起這195公斤的重量。
接下來第二個出場的選手,重量是150公斤,雖然腳步踉蹌了兩步,但是也是成功的舉了起來。
讓現場觀眾沒料到的是,剛才第一個試舉145公斤成功的選手竟然又重新回到場上,這次他試舉的重量是151公斤。
臺下觀眾有些發懵,他們倒是知道為什么這選手又重新回到場上,還是因為舉重臺上杠鈴重量只增不減的原因,按照試舉重量來決定出場順序。
這名選手要的第二次試舉重量是151公斤,所有參賽選手最低,又是輪到了他出場。
觀眾真正納悶的是151公斤這個試舉重量,按照他們在網上查詢的信息,每次增重應該是2.5公斤的倍數。
有懂行的觀眾直接做起了現場解說。
05年以前的舉重比賽,確實是有著2.5公斤這樣的規則,可05年往后,國際舉聯將規則改變成了每次增重必須為1公斤的倍數。
這樣的規格更改,對運動員來說,自然是好事兒,他們可以更為靈活的選擇自己的試舉重量。
運動員一個接一個登場,觀眾們無語了,這都看了接近四十分鐘的比賽了,結果到現在還是沒有看到易敦的身影。
刨去易敦之外,還有十三名運動員參賽,現在這十三人全都是出場過了,甚至有一多半人三人抓舉全都是結束了!
他們心中自然也清楚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主要是易敦的開把重量比別人多出來太多!
其他選手最高開把重量是170公斤,跟易敦的開把重量之間還有著25公斤的差距。
觀眾起碼得等到其他參賽選手能試舉到195公斤重量時,才能看到易敦出場的身影。
“好家伙,這比賽實在是太怪了,搞了半天,完全等于是易敦一個人跟自己比。”
“別著急了,其他選手的比賽馬上結束了,看看這名廣東選手第三次試舉能不能舉起180公斤的重量。”
“反正不管他能不能舉得起來,接下來都應該是輪到易敦出場了。”
現場觀眾議論紛紛,等易敦著實等的有些焦躁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