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田不知道背后的因果,他只知道自己被丟到了新西伯利亞,走進電力重型機械廠。巨大的廠房內錯落有致,但生產線都停了。
“去年十一月就停了,工廠半年發不出工資。”廠里的毛子廠長充當導游,幾名高級工程師作為陪同。
工廠里安安靜靜,幾十上百噸的巨型半成品工件擺在地上,梁架吊車的吊鉤垂在半空中。兩米高的線圈繞組就在藤田面前,他可以鉆到繞組內看線路接口。
說實話,技術水平真比不上歐美日韓的產品。藤田雖然面無表情,心里卻很是鄙夷——三井也生產發電設備,有同樣的產品。但繞線圈都由機器干。
確保質量,速度又快,最終成品價格還低。日本貨就是靠這些優點在全世界攻城略地,占領市場的。
而毛子還在靠熟練工來解決大型繞組的線圈接口,太粗糙了,像幼兒園孩子的手工作品。
考察組其他人都沒怎么在意這種細節,因為國內的技術工藝也就這個水平,甚至還不如呢。
看藤田似乎有些挑剔,旁邊的毛子工程師說了句:“這些內部接口不影響設備發電性能的,裝上外殼也看不到。我們的產品在很多國家運行,一點問題都沒有。”
確實沒問題,但就是太馬虎了。
日本的產品是按標準設計的,卡住性能上限,只要不過載,整體性能會非常優異,但過載必然就壞。
毛子設計時留的裕量太大了,車輛可以超載幾倍,電器可以超載運行,連人都可以超負荷工作——缺點就是太笨重了,精細化不夠。
在機械設備方面這樣搞還行,但在電子行業就悲劇。
藤田不想說啥,從兩米高的線圈繞組內爬了出來。旁邊的毛子廠長熱情的詢問考察組的意見,想知道‘圣光’的具體需求。
考察組表示‘圣光’想購買十套五百萬兆瓦的火力發電機組,并且希望能從毛子這里獲得技術轉讓,盡快交貨。
“達瓦里希,你們真是太好了。”
聽到有十套機組訂單,毛子一方歡呼的跳起舞來。他們原本愁眉苦臉,就好像剛剛得知老婆出軌。現在一個個撲上來給與熊抱,連藤田都沒放過。
考察組其實就是來走個過場,簽下意向性協議,進一步談判還在后頭。毛子表示開放廠里的一切跟‘圣光’的朋友共享,技術,人員,廠房,沒有任何秘密。
藤田很不適應毛子的熱情,被好幾個擁抱勒的都要喘不過氣來。可他稍微知道點‘圣光’的內部消息。
國內缺電,缺火力發電機組,總訂單數量會超過一百套,但后續的將在種花家國內生產。
原本這些訂單會交給德國西門子之類的企業,日本三菱三井之類的也能分一杯羹,但現在‘圣光’做主導,把訂單大部分給了大毛。
‘圣光’相信用不了幾年,它自己也可以生產世界上最先進的火力發電機組,也會有最先進的機床。
就是如此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