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就不知道了。
旁邊的干部插進來回答,“修路,修學校,擴建縣市,把人從偏遠地方搬出來。年初‘圣光’的總裁說要來云南投資,他現在就把賣VCD賺的錢通通拿出來繼續投資。
修學校可以把年紀小的娃娃先弄出來,讓他們至少讀個初中,表現好的上高中考大學,否則初中讀完就進技校。
‘圣光’把市里的幾家技校也盤下來,重組改造了。我上個月還去過,準軍事化管理,嚴格了很多,讀個兩三年還是能學到不少東西,出來就有工作。
成年人則組織起來搞農業,這事比較難。二月份開始搞調研,現在還沒個頭緒,估計到明年才能有個方案。
關鍵是很多地方壓根不通公路也沒有電,我們要開展工作也非常困難。要解決這些問題,至少得數千億的投資。估計到我死都見不到村村通電通路的那天。”
市里干部對未來還是挺樂觀的。但他再怎么樂觀,對省里基層的貧困狀況也高興不起來。沒人能想到十年二十年后會是什么樣子?
大家總覺著,‘圣光’是很厲害,但也不可能厲害到沒邊。人們習慣按線性思維來估量未來,卻從來沒想過還有一種‘指數增長’。
‘圣光視聽’今年可能要招募一萬五千的普工。那么過兩年VCD產量達到五百萬臺,它的工人數量了不起到十萬。
可整個云南有多少年輕人需要工作?
“省里預計‘圣光視聽’每年能創造十到二十億利稅,解決三到五萬左右的就業。”市里干部說這個數字時還猶豫了一下。
女記者敏銳的抓住了這個猶豫,問道:“這個數字是高還是低?”她內心的判斷,上十億的利稅,幾萬的就業是很高了。
大型央企也不過如此。
但市里干部卻撓撓頭,“這個預估是省里輕工業廳做的。但私底下有個傳聞,說‘圣光’總裁聽到這個數字,卻很不屑的表示省里太瞧不起人。”
女記者也好奇,“‘圣光’后續還有什么舉措么?”
“目前主推VCD,并利用VCD帶來的利潤建立全套的白色家電產業。至于其他的,我們真不清楚。畢竟一切都剛起步,至少要到明年才有更明確的發展規劃。”
說到這,市里干部又笑了,“你們若是明年來,情況肯定又不一樣。‘圣光’做事的速度還真是特別快。我們也算不準。”
采訪進行了兩個小時,節目組還是挺滿意的。進廠的年輕人談及當前生活,都是笑容滿面。陪同的干部也不諱言,好事壞事都說。
只是采訪結束,女記者又問了句:“現在《中華之劍》已經播出,社會反響極其強烈,老百姓特別關注。?”